六朝皇家閱兵場設在玄武湖 南唐時恢復訓練水軍
在玄武湖梁洲覽勝樓的后面,矗立著一座閱兵臺。此臺規(guī)模不大,造型簡單,也沒有什么氣勢;但是它代表一段歷史,告訴你玄武湖在古代曾是著名的皇家閱兵場。
玄武湖作為閱兵場,始于六朝時期。那時候的玄武湖,“北至紅山,西限盧龍”,“周回四十里”,面積是現在的三倍多。如此遼闊的湖面,再加上毗連六朝宮殿,因此自然會成為歷代皇帝極好的練兵場所(其實,習武也是古代皇家園林的功能之一)。
東晉大興三年(320),晉元帝“是歲創(chuàng)北湖,筑長堤,以壅北山之水;東自覆舟山,西至玄武湖六里余,以習舟師”。玄武湖練水軍第一次有了明確的記載。
南朝以后,皇帝們練兵、閱兵于玄武湖的記載更是屢見不鮮:
宋元嘉五年春甲申,文帝駕臨玄武館閱武。
宋元嘉十六年,宋文帝閱武于北郊(玄武湖畔)。
宋大明五年、七年,宋孝武帝兩次閱武于玄武湖西岸。
齊永明二年,齊武帝閱兵于玄武湖。
梁大同四年八月,梁武帝閱武于樂游苑(玄武湖畔覆舟山)。
陳太建十一年,陳宣帝閱兵于玄武湖。
陳至德四年,陳后主至玄武湖閱水軍……
在這些閱兵中,最值得一提的有兩次。
一次是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下詔:“克日于玄武湖閱水師,號湖曰昆明池?!毙⑽涞坶喫?,又為何要把玄武湖改名叫昆明池呢?
原來,昆明池是漢武帝準備和昆明國作戰(zhàn)、訓練水軍以及解決長安水源不足,乃效昆明滇池、于上林苑內開鑿的,周長也是40里,地址在西安市西南。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正是意在自比漢武帝,雄心勃勃地想統一中國。
曾有一首《昆明治水戰(zhàn)詞》記敘這次閱兵:
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交斂紅。
赤帝龍孫鮮甲怒,臨流一眄生陰風。
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旗獸艦凌波起。
雷吼濤驚白若山,石鯨眼裂蟠蛟死。
形象地描述了宋孝武帝親自披甲指揮、湖上戰(zhàn)艦凌波、吶喊震天、戰(zhàn)鼓動地的壯觀場面。
還有一次,是在陳太建十一年(579)。這一年的8月,宣帝陳頊集中10萬步騎,命都督任忠率領;湖面聚齊500艘樓船,由都督陳景率領;將士都在玄武湖列開陣式。
閱兵開始,陳宣帝上玄武門設宴款待群臣,戰(zhàn)船并發(fā),沿浩浩蕩蕩的湖面向長江駛去,直出瓜步江(今六合瓜埠);10萬步騎沿雞鳴埭向鐘山腳下進發(fā),再北向大壯觀山(今紅山)。陳宣帝帶群臣隨著大軍的流動,在馬嘶鼓樂聲中下玄武門,上樂游苑,設“絲竹之會”,再登大壯觀,集合眾軍,振旅而還。
如此威武雄壯的大閱兵,可以說是玄武湖閱兵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了。
后人也有詩嘆道:“五百樓船十萬兵,登高閱武陣云生。定知戰(zhàn)艦橫瓜步,應有軍牙擁石城。湖上秋空絲竹會,江頭潮涌鼓鼙聲……”
當然,陳朝偏安江左的閱兵,并沒有改變它覆滅的命運。隨著隋、唐的建立,都城的北移,玄武湖逐漸冷落下來。直到南唐時,才又將玄武湖恢復作訓練水軍的場所。但這時候的閱兵活動已是強弩之末,無論次數與規(guī)模都趕不上六朝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