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將戚繼光選兵行動的標準為何是伶俐的不要?
古往今來,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難。特別是需要許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難。最痛苦的,是一個聰明人面對一群豬隊友,那種無力吐槽、無處哭訴的感覺,相信今天許多人都體會過。但是,事情還得做。你不動手,麻煩不會自己飛走。明代抗倭戰(zhàn)爭中,就有這么一個中層干部,面對重重困難,不氣餒,不退縮,苦干實干加巧干,最終拉出了自己的隊伍,打響了一個國際品牌。
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800多人流竄至浙江慈溪,進攻龍山所。明軍一萬多人前去迎戰(zhàn)。明軍總兵力是倭寇的十幾倍,按照常理,可以全殲倭寇。但是熟悉明軍戰(zhàn)斗力的倭寇卻毫不在乎,不但沒有逃跑,反而分成三路,由三個頭目分別率領(lǐng),主動進攻明軍。滑稽的一幕出現(xiàn)了,明軍各部迅速崩潰,四散奔逃。一名剛剛上任的年輕參將怎么也無法讓部下不逃跑,于是自己跳上一塊大石頭,連射三箭,把三名敵軍頭目都射死了。正在逃跑的明軍見狀,就又跑回來集合。倭寇士氣受到打擊,就退去了。
這名三箭退敵的參將,叫做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今蓬萊)人。他出身于世襲的將門世家,17歲就襲父職,任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1553年升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全省的備倭防務(wù)。兩年后他被調(diào)到浙江,1556年被任命為寧紹臺參將。他剛剛上任的第一仗,就是上面的龍山所戰(zhàn)斗。這是他第一次在戰(zhàn)場上正式面對倭寇,此時他還是一個29歲的年輕人。
雖然戚繼光本人依靠神奇的箭法獲得了名聲,但是他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明軍的腐敗無能讓他深感震驚。在其后的幾次戰(zhàn)斗中,戚繼光的部隊雖然表現(xiàn)得比其他部隊好,但是素質(zhì)終究不高,又不聽從指揮,無法打硬仗,所以始終不能按照戚繼光的預(yù)想那樣徹底殲滅敵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板再有想法,下面的團隊不行,終究還是做不成事情的。
這使得戚繼光萌發(fā)了自己訓(xùn)練軍隊的想法。他向胡宗憲等上司請求,給他3000士兵進行訓(xùn)練。上司最先給他配備的,還是來自于全國各地的雜牌老兵。戚繼光不喜歡這些兵,希望能夠在浙江就地征兵,讓他從頭開始訓(xùn)練,三年以后一定能夠御敵作戰(zhàn)。
戚繼光的同僚聽了他的想法,都哄堂大笑。有人說,抵御倭寇自然有總督、巡撫們來主持,我們管那么多干什么?而且這么多年來,從來沒聽說倭寇是可以消滅的。只有等他們劫掠夠了離開時,我們就去海上追擊一下,或許可以將功折罪,還可以從中漁利不少呢。戚繼光面對這些聰明絕頂?shù)呢i隊友,不禁喟然嘆息,但還是忍不住反駁道:“能工巧匠能夠把無知覺的生絲精煉為熟絲,我們將官卻不能把有知覺的民眾訓(xùn)練為能戰(zhàn)的士兵,豈不是比普通工匠還不如嗎?面對他們不慚愧嗎?而且每次都等倭寇劫掠夠了再象征性地追擊,我們作為軍隊,怎么能夠保障人民的安全?對付倭寇,如果不能將其大創(chuàng)盡殲,那么就無法杜絕他們再來?!庇谑橇ε疟娮h,向總督胡宗憲呈上訓(xùn)練浙江本地人當兵的建議書。
胡宗憲讀到建議書,不屑一顧地把它扔在地上,說:“浙江人要是可以訓(xùn)練,我自己早就練了,還等你來動手嗎?”過了一會兒,又讓手下人把信拿起來重新讀,說:“這件事別人應(yīng)該都已經(jīng)聽說了,我要是不同意,他們可能會把以后的軍事失敗歸咎于我。我姑且讓戚繼光練兵吧?!庇谑墙o了他3000紹興兵。這些兵經(jīng)過戚繼光的訓(xùn)練,具備了一定的戰(zhàn)斗力,軍容嚴整,也打了一些勝仗,但是問題仍然不小。他們內(nèi)心十分畏懼敵人,進攻的時候,離敵人近了就退走。如果敵人退了,他們又追,敵人回頭抵抗,他們就又退走。說到底,還是怕死怯懦,不能進行硬碰硬的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而且這些兵有時還妄殺平民甚至戰(zhàn)友的首級來虛報戰(zhàn)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