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水煮活人的真相是什么?
373年前的今天,在中原大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件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大事件: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攻破洛陽。
在攻陷洛陽之前,盡管李自成有起義農(nóng)民軍數(shù)萬人,但多是河南饑民,戰(zhàn)斗力相當?shù)土?,其?zhàn)斗骨干仍是其舊部約六七百人。之所以其能奪取洛陽,并非其力戰(zhàn)之功,在于明軍因得不到軍餉而嘩變。但是,李自成部在攻克洛陽后,收編了約3千名明朝正規(guī)軍,實力有所擴充,特別是戰(zhàn)斗骨干的數(shù)量大增。
此外,李自成部隊還收繳了一批武器輜重,大大改善了農(nóng)民軍的裝備??梢哉f,李自成在洛陽所獲得的軍力和財富的增長,是其像問鼎天下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然,洛陽的陷落,不過是李自成通向他短暫如流星一般的帝王之路上的小小點綴,而洛陽陷落后所發(fā)生的一件被后人大事渲染的駭人事件“起義軍活煮分食福王朱常洵”。
這一事件的悲劇主人公朱常洵《明史》有傳,他是明代太祖皇帝洪武帝朱元璋第十一世孫,明神宗萬歷帝朱翊鈞皇三子,思宗崇禎帝朱由檢之叔父,南明第二代皇帝福王朱由崧之父。福王朱常洵因其母鄭貴妃得寵于神宗,鄭貴妃曾挖空心思想廢掉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使朱常洵成為神宗萬歷皇帝的帝位繼承人,經(jīng)過政治較量,鄭貴妃的陰謀雖未得逞,但因子以母貴的原因,終于在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朱常洵封藩洛陽“享有大國,著聲藩輔”,地位十分顯赫。
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二十四日,朱常洵就藩洛陽,得莊田二萬頃。由于朱常洵接受了明神宗大量賞賜,加上歷年來橫征暴斂,財寶無數(shù),“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于大內”。
福王朱常洵大婚時,萬歷皇帝一下子拋出三十萬兩巨款;給朱常洵在洛陽所修的王府,花費白銀二十八萬兩,超過祖制規(guī)定的十倍;朱常洵“就藩”時,萬歷一下子賜了上等良田四萬頃。有了這樣巨大的財富和如此眾多的特權,朱常洵還不滿足。他在洛陽,與民爭利,“官校藐法,橫于洛中”,中使四出,“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幾十年過后,福王朱常洵的好日子到了頭。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陽,福王朱常洵倉皇縋城而出,逃到城外一座破廟中潛藏,第二天被起義軍抓獲。
后世野史曾繪聲繪色的記錄下了這一慘劇的經(jīng)過:
福王被捉后,以親王之尊跪爬在李自成面前,汗流浹背,乞求李自成饒他不死。李自成不為所動,他當眾斥責福王朱常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fā)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命左右把他拉下去,先痛打了四十大板,打得血肉橫飛之后,再一刀裊首,將頭顱示眾。至于那三百多斤的軀體,李自成也充分利用,“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灼王血,雜鹿醢嘗之,名曰福祿酒”,剔去毛發(fā),拔掉指甲,又殺掉幾只鹿,放在一起燉了幾大鍋,擺酒開宴,名叫“福祿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