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宮案始末 朱元璋的子孫淪落到被女人當肉票
朱元璋是真正起自民間的皇帝,有史學者曾經(jīng)指出,歷代開國皇帝中,得位最正的就是朱元璋。因為朱元璋是從社會最底層出身的,他出身貧農(nóng),遭遇災荒,剃度為僧,討飯過活,可謂是艱苦備嘗。在登上最高權(quán)力的寶座后,朱元璋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將權(quán)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傳之于千秋萬代。他吸取歷史經(jīng)驗教訓,制定出詳細周到的各種制度,來鞏固皇權(quán)。他鑒于歷史上發(fā)生的權(quán)臣篡權(quán),廢除丞相制度;他鑒于漢唐時出現(xiàn)的宦官為禍,想了很多辦法來限制宦官發(fā)展的勢頭,比如“內(nèi)臣不得識字”和“內(nèi)臣不得干預政事”;他還鑒于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呂后當政、武后臨朝等后妃干政的事情,命令儒臣編寫《女誡》,在其中寫道:“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于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于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nèi)出,鮮不為禍。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為所惑。卿等其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后世子孫知所持守?!?/p>
但朱元璋想不到的是,自己最害怕的事情,最后都以無比慘烈的方式出現(xiàn)了。他害怕出現(xiàn)權(quán)臣,偏偏萬歷朝前期的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權(quán)傾天下,雖無宰相之名,超越宰相之實,連張居正自己也說:“我非相也,實乃攝也。”他害怕宦官為禍,偏偏有明一代,宦官專擅朝政,遠較漢唐為烈,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各個都是大名鼎鼎,遺臭萬年。他害怕后宮臨朝,卻萬萬沒有想到,兩個女人居然霸占了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挾制皇帝要求封后、封太后,逼得皇帝沒有地方住,最后不得不靠大臣力爭才幫皇帝要回了乾清宮居住,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最后一案——移宮案。
說移宮案就不能不說明朝歷史上最苦逼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他從出生就不受父親待見,差點連太子之位都保不住,他爹對他夠冷淡,教育不上心,婚姻大事也是能拖就拖,最后在東林黨的力爭之下,總算是為朱常洛擋下了刀光劍影,順利登基,不過也開啟了大明王朝走向毀滅的黑暗之門。朱常洛登基一個月,就駕崩了,關(guān)于他的死,很多資料顯示是過于壓抑之后的縱欲過度??梢栽囅胍幌?,任何人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下成長,他的性格不可能不受到扭曲,他的心理不可能沒有陰影。而朱常洛的扭曲和陰影又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朱常洛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生活中,沒有了別的追求,沉溺聲色之中,生育了七子十女,不過大部分都過早夭折了,鑒于他自己的地位很不穩(wěn)定,隨時處于威脅之下,父親對他也十分冷淡,對他的孩子就更加關(guān)不上了,但朱常洛登上皇位后,他的兒子就成為了皇儲,也就是將來的一國之君??上攵狈逃完P(guān)愛的人如何能夠擔當大任。作為明光宗朱常洛第一繼承人的朱由校不僅性格懦弱,而且毫無治國之能,輕易就能落入別人的掌控之中,這就為日后的魏忠賢亂政埋下了引線。
朱由校性格懦弱在史書記載中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在他父親病重之后,他就成為了父親寵愛女人李選侍的一個工具,在群臣與皇帝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他常常突然被李選侍推進暖閣,恐懼而難過的幫李選侍向父親和大臣們提要求,先是要皇帝封李選侍為“皇后”,封“鄭貴妃”為太后,后來,明光宗駕崩之后,朱由校居然成為了李選侍的人質(zhì),成為了李選侍向大臣索取好處的“肉票”。他不敢反抗,也不知道怎么去反抗,在斗爭的漩渦中,原本可以操縱乾坤的皇帝居然淪為了漩渦中隨波流轉(zhuǎn)的一根稻草,真是悲哀,這是誰的悲哀,萬歷皇帝在天有靈,不知道會不會有那么一絲絲的悔恨呢?
明光宗死后,消息傳出,大臣們趕著奔往乾清宮去告別遺體。在路上,他們議論紛紛的就是新君嗣位的大事,國不可一日無君,不過,君在哪里?朱由校此時還是李選侍手上的一枚“肉票”。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李選侍不是朱由校的生母,朱由校的生母據(jù)說被李選侍毆辱致死,也不是朱由校的嫡母,朱由校的嫡母,也就是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早在萬歷年間就死了,當時萬歷皇帝不愿以太子妃的規(guī)格辦喪事,大臣們認為萬歷皇帝實在是太過分,完全是無賴流氓行徑,紛紛上疏力爭。直到后來發(fā)生了震驚朝野的"梃擊案",太子的環(huán)境稍微改善,郭氏才得以太子妃之禮下葬。
嫡母早逝,生母已死,李選侍絕非善類,大臣一致認為,不能任由李選侍操控皇嗣,必須盡快將朱由校找到,先山呼萬歲,再將之暫且擁入慈慶宮,擺脫李選侍之手,然后再詳細討論登基的進程和儀節(jié)。于是,一幫王公大臣到了乾清宮,首先遇到的,就是一群手持棍棒的太監(jiān)。大臣們都是老胳膊老腿,一看這陣仗,不免有點膽怯。好在其中有不怕死的,給事中楊漣大喝一聲,推開李選侍派來的一幫流氓太監(jiān),闖進了乾清宮,后面的人大受鼓舞,隨之一擁而入。
進了乾清宮,對著皇帝的遺體大哭一陣,然后就找朱由校的蹤跡,哪里還能找得到。有大臣抓住店內(nèi)的一個太監(jiān),問皇儲的下落,太監(jiān)支支吾吾,答非所問。這時,幸好太監(jiān)王安同情東林黨人,一向反感李選侍,他偷偷告訴大臣們,朱由校已經(jīng)被藏起來了。大臣們一聽就炸了,紛紛大聲斥責:“何人敢如此大膽,竟敢藏匿新天子。”王安安撫眾人后,前往通報李選侍。
王安不是吃素的,他也是在宮中浸潤多年的老流氓,他哄騙女人是一流高手。見到李選侍,他裝作是為李選侍考慮:“把皇帝藏了不頂用,必須等登基之后那才是天子呢,不如先放出去接受百官朝賀,走了這關(guān)鍵一步,再才是真正是‘奇貨可居’呢!”李選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她哪知道王安是在玩套路呢。于是就把朱由校交給了李選侍。王安強抑住內(nèi)心的激動,抓住朱由校的手領(lǐng)出來交給大臣。朱由校一走,李選侍發(fā)現(xiàn)不對,忙令人追了出來,可是已經(jīng)晚了。群臣一見朱由校,紛紛跪下山呼萬歲。次輔劉一燝與英國公張惟賢,架起皇帝扶上御輦就跑了。只剩下李選侍派出的內(nèi)監(jiān)還在絕望的大聲呼喊:“哥兒回來,哥兒回來!”
皇帝在手,大臣們再也不用擔心投鼠忌器,將李選侍趕出了乾清宮,至此,震驚大明王朝的移宮案暫時落下了帷幕,之后,移宮案將和梃擊案、紅丸案一起,再次在政治斗爭的漩渦中掀起政潮。(原文來自晴川論史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