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遺令之謎 諸葛亮臨終前是否真有遺令
眾所周知魏延的”謀反“的起因完全是因為諸葛亮留下的一條遺令:魏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這條遺令就留下的很多問題,諸葛亮為什么會下這種命令呢?要拋棄魏延?以至于著名學(xué)者呂思勉猜測說,三國志魏延轉(zhuǎn)的這條遺令完全是捏造出來的,是楊儀、姜維、費祎這些人”假傳丞相遺命“這樣就麻煩了,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無非有4種解釋:
一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二呂思勉先生猜測的假傳遺命說。三張作耀先生的陰謀論就是諸葛亮就是要除掉魏延。四諸葛亮確實下達了這個命令。以上第一種說法完全可以pass,三國演義小說家言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第二種說法雖然是猜測,和三國志的記載相沖突。但是三國志,還是有一些記載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猜測符合邏輯還是可以考慮的。
第三種說法:陰謀論。但是陰謀論要有實際性的目的,諸葛亮一個要死了的人,為什么要除掉魏延?如果他想除掉魏延,完全可以在他大權(quán)在握的任何時候來捏造罪名來除掉魏延?,F(xiàn)在,要死了的人,沒有意義了。還有一個就是必須研究的第四種說法。就是諸葛亮確實下達了這個命令,魏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君便自發(fā),那么我們就要想想原因了。
也就是說,比較可信的是三國志的正文記載和呂思勉先生的猜測。一個意思是:諸葛亮下了,這道命令。一個是諸葛亮沒有下達這個名令。那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如果諸葛亮下達了這個命令我們就要問2個小問題了:為什么諸葛亮不把兵權(quán)交給魏延?還有諸葛亮下達遺令的時候為什么不召魏延來?諸葛亮去世蜀漢陣營沒有合適任選來繼承兵權(quán)繼續(xù)北伐而諸葛亮的去世對蜀軍的士氣是一個沉重打擊對魏軍的士氣就是興奮劑了所以現(xiàn)在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理想所以干脆撤軍無人可繼承軍權(quán)北伐?選魏延不行嗎?所以就有了下一謎題。
為什么諸葛亮不把兵權(quán)交給魏延?
通常比較通俗的說法是”諸葛亮和魏延在軍事路線上有分歧",我覺得把軍事路線換成戰(zhàn)略思想更為確切。魏延不明白諸葛亮的戰(zhàn)略思想,而諸葛亮也不能不可以給魏延說穿,說不清魏延也聽不懂。魏延就像韓信,他只算軍事帳,不算政治賬。而諸葛亮作為政治家,首先要考慮政治賬,所以諸葛亮要揣著明白裝糊涂。一方面奉行以攻為守的戰(zhàn)略思想,一方面不能給這些手下的將領(lǐng)說清楚,所以才有公蓋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以一一與魏延輩耳語也的說法。魏延這個人的性格像關(guān)羽,誰都不放在眼里,把兵權(quán)交給魏延的話諸葛亮不放心,萬一再來一個“襄樊之戰(zhàn)”怎么辦?所以諸葛亮不把軍權(quán)交給魏延,而是從剩下的姜維、楊儀、費祎中挑選了楊儀來接管兵權(quán),來部署撤軍,那么就有了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要把兵權(quán)交給楊儀?
諸葛亮下達遺令的時候為什么不召魏延來?
諸葛亮為什么只找楊儀這些人來開最后的軍事會議,而獨獨不召魏延?根據(jù)史書的記載,魏延在前線,軍營距離諸葛亮的中軍大帳不過十里,騎上一匹馬10分鐘跑個來回不成問題啊,那為什么不召呢?很簡單好好想想以上4個謎題就能懂了:諸葛亮不希望看到主帥不和!事實上諸葛亮招不招魏延來開這個會議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魏延絕對不會服從命令
不召的情景就是,大家可以安安靜靜的開完這個會議,沒有爭議正常部署撤軍如果諸葛亮招了魏延呢?想想后來史書上魏延接到諸葛亮的遺令是個什么反應(yīng)?魏延勃然大怒表示老子不服。如果諸葛亮在召開會議的時候,魏延在場的話諸葛亮剛說完退兵二字,估計魏延就會拔出刀來大喊老子不服。
"老子建議你分兵出子午你不采納,你怕我會把一萬兵力打水漂,結(jié)果街亭之戰(zhàn),大家都主張用我,你還是不用,用了個馬謖,結(jié)果損失了兩萬人馬怎么算,現(xiàn)在你要死了,你就命令撤軍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誠心和我過不去??。?!"所以諸葛亮沒有辦法,不是不想招魏延,是不能招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