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飲食 納西族獨特的飲食文化是啥
納西族是一個善于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如納西族的烹調(diào)技藝,既深受漢、藏民族的影響,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納西族居住的壩區(qū)和大研鎮(zhèn)均具有相當高的烹調(diào)技術。請客一般都用“八大碗”、“三碟水”待客。常吃雜鍋菜。還有“清蒸蟲草鴨”、“天麻貝母雞”、“豬血米灌腸”、“雪蓮花拼盤”、“春銅火鍋”、“麗江火烤粑”、“吹肝”等名菜。
納西族不論城鎮(zhèn)、農(nóng)村,都是一日三餐。早、午餐一般面食多,種類有火腿粑粑、水燜粑粑、火烤粑粑、蔥花粑粑、“鍋邊轉”、“兩面黃”、饅頭、花卷、包子等。早餐還佐以清茶、酥油茶或菜湯、糊面湯,再加一些辣醬、咸菜之類。午餐一般要加一兩個菜。晚餐一般吃大米飯或大米、玉米混合飯,有青菜湯另加臘肉、炒葷菜、素菜或煮雜鍋菜、火鍋等蔬菜副食。納西族每年冬臘月戶戶殺年豬,有制作火腿、臘肉、臘豬頭、臘腸、豬肝酢、吹豬肝等腌味品以儲藏的習慣。
納西人勤勞節(jié)儉,喜歡喝酒、飲濃茶,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瀘沽湖摩梭人,男女均愛吸份未狀的“蘭花煙”,吃自制的帶酸味的“棱里瑪酒”。主婦在每年殺年豬后,要趕做儲存腌肉。麗江的火腿粑粑、寧菠的琵琶肉,滬估湖地區(qū)的酸魚和魚干,都味美可口,是納西人待客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納西飲食文化與民族節(jié)日之祭祀活動有緊密聯(lián)系。與婚喪大事緊密聯(lián)系。節(jié)日必有祭祀,祭祀必有飲食供品。家祭,公祭都有約定俗成的飲食譜子。就以大年三十晚上之大年飯這一餐為例,家祭禮儀之隆重,菜肴之豐盛均為一年家庭生活中之最。
此外,納西族的飲食風情多受東巴教的影響。他們禁食馬、狗、貓、蛙,朔日和望日不得殺生,日蝕和月蝕時不許吃飯。烹茶時不可以水濺火塘,大年初一早餐禁葷,家有屬豬的人,豬日不得殺豬。
山珍水味、物產(chǎn)豐饒,世代生息繁衍在這里的納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從長,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殊異香的飲食文化,這也是麗江古城這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納西族人民以獨具魅力的納西族歌舞和風味獨特的納西族餐飲文化相融合,讓游客在品嘗納西族各種風味佳肴的同時,盡領民族歌舞之真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