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時易犯7大錯誤
洗澡能夠放松身心,對健康養(yǎng)生非常有益,不過有的時間段是不適宜洗澡的,想知道不能洗澡的時刻都有哪些嗎?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更多洗澡的相關知識吧!
什么時候不能洗澡
起床就洗澡
早起后洗個澡,可以促進大腦興奮,保證一天精神振奮,但如果沒吃早飯就洗,很容易發(fā)生暈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洗澡有益于養(yǎng)生。
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血管擴張,還會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虛脫。早起洗澡要安排在早飯后半小時。
睡前沖個澡
熱水會使體溫迅速升高,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分泌,如果洗完立刻上床,會令人難以入睡。
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
飽餐后洗澡
空腹不能洗澡,飽餐后同樣不行。剛吃完飯,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
此時洗澡,全身血管就會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會影響消化。
此外,酒后也不宜洗澡,否則會導致血壓下降,出現(xiàn)頭暈眼花、渾身無力,甚至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建議洗澡最好安排在飯后1~2個小時。
洗前準備不充分
秋冬季節(jié),如果帶著一身冷氣進入浴室,巨大的溫差會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這對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險。
如果再加上通風條件差,就會引發(fā)頭暈、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所以,剛從戶外歸來不宜立刻洗澡,冷天洗前要做5分鐘熱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按摩涌泉穴等,按摩養(yǎng)生。
從頭洗到腳
正確的洗澡順序應該是:洗臉→洗身→洗頭。這是因為,熱氣會使毛孔擴張,先洗臉可避免污物阻塞毛孔。
洗臉的方向應由鼻子為中心向外圈清洗。洗身時,應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尤其是天冷時,應先用熱水將雙腳沖熱。
剛進入浴室時,血液會集中在頭部,如果馬上洗頭,可能導致頭部血流不暢,誘發(fā)腦血管疾病。
圖干凈,使勁兒搓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內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
使勁兒用搓澡巾搓就會破壞這層保護膜。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建議勤洗澡,而不是“攢著洗,用力搓”,可用柔軟的海綿蘸沐浴露輕輕擦洗,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沐浴露一次擠很多
沐浴露一般都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可激發(fā)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
如果長期過量使用沐浴露,這些化學物質被身體過量吸收,就會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引發(fā)干燥、過敏性皮炎等,洗澡養(yǎng)生。
另外,沐浴液中還有一種抗氧化劑BHT,當這種物質遇到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也會變得異常活躍。
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幣大小足矣,如果身上不臟,只用清水更好,洗后最好用保濕乳液涂全身。
女性洗澡需要注意的五大禁忌
冷水洗澡害處多
醫(yī)師說,洗冷水澡時因水溫過低,人體會感到寒冷,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勞,還易引起感冒,應盡量避免。
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別是在經期,哺乳期,懷孕期間的女性朋友.
遇到冷水的刺激會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閉經,腹痛,而且許多細菌也會進入陰道引發(fā)陰道炎等婦科疾病,嚴重的對女性以后懷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冷水對人體的刺激較小,如果此時開始冷水浴鍛煉最為適宜。
秋季冷水浴鍛煉正當時對于那些身體體質較差的女性朋友,就更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則本來抵抗力較差,因冷的刺激,會引發(fā)感冒、發(fā)熱等疾病。姚醫(yī)生還特別提醒。
由于今年部分地區(qū)氣候變化較大,使得今年流感提前,應及早預防感冒,洗冷水澡對女性朋友來說并不是明智之舉。
但是,可以長期堅持用冷水洗臉,促進血液循環(huán),起到預防感冒、鼻炎的作用,還可使皮膚變得更有光澤更有彈性。
冷的刺激會引發(fā)感冒
對于那些身體體質較差的女性朋友,就更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則本來抵抗力較差,洗澡對健康養(yǎng)生有益。
因冷的刺激,會引發(fā)感冒、發(fā)熱等疾病。姚醫(yī)生還特別提醒,由于今年部分地區(qū)氣候變化較大,使得今年流感提前,應及早預防感冒,洗冷水澡對女性朋友來說并不是明智之舉。
但是,可以長期堅持用冷水洗臉,促進血液循環(huán),起到預防感冒、鼻炎的作用,還可使皮膚變得更有光澤更有彈性。
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發(fā)生虛脫。
勞動后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fā)生昏厥。
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fā)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fā)生低血糖昏迷。
飽餐后不宜洗澡
飽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腎虛患者也要注意。
熱水浴好處
熱水浴——消除機體疲勞
案例:日本人把洗熱水澡稱作“湯浴”,也叫“泡湯”,常常闔家老小一起“泡”。置身洗浴池中,身后40℃的水由石槽中汩汩注入,身心的疲憊頓消。
點評:疲勞跟人體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有一定關系,洗溫水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勞。泡澡20分鐘相當于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
但溫水浴水溫不是越高越好,否則出汗過多易導致虛脫,應控制水溫在38℃左右。
冷水浴——增強抗寒能力
案例: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先生歷經人生滄桑,卻仍享92歲的高壽,其中冷水浴功不可沒,被其稱為“革命者的戰(zhàn)斗”。
徐老起床后先用冷水擦頭面,再擦頸、胸背部,每次擦到皮膚發(fā)紅發(fā)熱為止。不論是春、夏、秋和嚴冬臘月,從不改變。
點評:冷水浴可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鍛煉血管彈性,是一個“血管體操”,這有益于健康養(yǎng)生。
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一直洗熱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僅無益反而會得病。
熱冷水浴——保持血管彈性
案例: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人口學家、教育學家和經濟學家,原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也是活到了101歲的老壽星。
早年在美國求學時體質孱弱,后來有幸結識了一位93歲但仍鶴發(fā)童顏的醫(yī)生。
這位醫(yī)生告訴他,自己健體強身的秘訣:熱冷水浴。
先洗一刻鐘的熱水澡,讓周身經絡通暢,然后擦干身體,休息數分鐘,再迅速進行幾分鐘的冷水浴。
自從應用這種鍛煉方法,馬寅初身體一直非常健康,連感冒都很少得。點評:冷熱水浴可使血管一張一弛,熱脹冷縮,保持血管彈性,這對維持血壓正常,防止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小貼士:
1、在沐浴前后,應當適量飲水,這樣可以促進體液循環(huán),排除體內的毒素。
2、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泡浴水溫最好維持在40攝氏度上下,單次入浴時間控制在15分鐘為佳。最好別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容易使皮膚皺縮、干燥,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3、最佳的沐浴時間一般在下午3點到晚上9點之間,更有利于肌膚的放松和調整,洗澡有益于養(yǎng)生。
4、使用磨砂沐浴產品可以幫助去除皮膚上的死皮,不過力氣不要太大,此類產品也不宜每日使用,每周2~3次足矣。
5、沐浴后的保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沐浴乳可以幫助鎖定身體的水分,令肌膚更加有光彩。
洗澡水溫
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
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fā)生缺氧。孕婦洗澡時的水溫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發(fā)生胎兒缺氧,影響胎兒發(fā)育。
其實,洗澡的水溫有不少講究,依正常體溫,可分為熱水浴、溫水浴、冷水浴三類。它們對人體可起到不同的作用。
熱水浴解乏,水溫約為40℃熱水浴溫度大約為40℃
用手試一下,感覺略有點燙為宜。其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清潔皮膚。
此外,由于熱水浴的溫度與多數溫泉相似,略高于人體體溫,因此具有和溫泉類似的功能,腎虛患者也可以經常洗澡。
比如,能擴張皮膚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新陳代謝,對神經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都有一定療效。冬天洗熱水澡比較適合,夏天運動后大汗淋漓的狀態(tài)下,也最好洗個熱水澡。
溫水浴止癢,水溫約為35℃溫水浴在35℃左右
用手試,感到稍熱。這是一種比皮膚溫度略高,比體溫略低,非常適合泡澡的溫度。
一般情況下,夏天提倡洗溫水浴。溫水浴能鎮(zhèn)靜神經,減輕心血管負擔,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皮膚瘙癢等有良好的療效,也是皮膚去垢的最佳溫度。
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人如在35℃的水中浸泡2小時,出浴后尿量就會增多。
心臟供血能力增強,體重平均減輕0.5千克。常泡溫水浴,還可使食欲增加,面色變得更紅潤。
冷水浴健身,水溫約為20℃冷水浴水溫大約是20℃
是三者中健身效果最明顯的一種。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
堅持冷水浴不僅能顯著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免疫力;而且有促進血液稀釋,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血液質量,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此外,冷水浴對提高人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及延緩組織器官衰老,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保持皮膚健美都有一定的作用,女人要注意養(yǎng)生哦。
冷水沖淋身體時,機體為了維持恒定的體溫,會迅速調動起調節(jié)功能。
這既會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應激能力,又能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臟器功能,對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病都有療效。
因此,不少人將冷水浴稱為“不流汗的血管操”。
此外,洗澡水的溫度還要因時、因人制宜,如夏天宜選用溫水浴。
因為溫度過高可能會令心腦血管病人因缺氧而昏倒;而溫度過低(如10℃以下),又會使體表毛孔突然緊閉。
血管驟縮,體內熱量散發(fā)不出來,洗后讓人感到四肢無力、肩膝酸痛,甚至可能成為關節(jié)炎及慢性胃腸炎的誘發(fā)因素。
而在冬天,則適合選擇熱水浴。
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和孕婦洗熱水浴應對溫度有所控制。
否則可能導致老人昏倒,或令胎兒缺氧,影響發(fā)育。由于不同水溫對身體的影響有所區(qū)別,所以,要選用適合自己洗澡的水溫。
洗澡方法
1“沐浴序曲”之一:洗臉
為什么要把洗臉放在第一?原來,當你進入淋浴房后,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洗澡養(yǎng)生。
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干凈,臉上積累了一天的臟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
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臟東西擠得越來越大,占據著本不應該屬于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但絕不要相信別人對你說的“青春美麗疙瘩痘”。
此外,不要以為晚上睡覺就不會被灰塵攻擊,所以一天內洗臉的次數就應是:起床一次、午休前一次、晚上洗澡前一次,一共三次。沐浴時洗臉要用溫水。
因為若長期使用偏高溫度的水,會促使皮膚老化,所以為保持皮膚的青春請一定要用溫水洗臉。
2“沐浴序曲”之二:洗澡
洗澡時水溫可以偏熱,這樣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huán),擴張毛孔,將身體汗垢徹底排出。
人體每排出一公斤汗水,約可帶走540卡熱量。
讓自己在攝氏40度的熱水里淋浴10分鐘左右,就可消耗200卡熱量!在輕松的沐浴中愉快地減了肥,真是一舉兩得。
但是時間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并且保證通風良好。洗澡時,閉上眼睛,盡量放輕松。
讓噴頭在肌膚上來回揮灑,一番沐浴完畢,肌膚與心境都能得到充分的解壓。
3“沐浴序曲”之三:洗頭
頭發(fā)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此時,洗頭的最佳時刻就已來臨。
先將頭發(fā)在水中充分濕潤后涂上洗發(fā)水,把頭發(fā)置于頂部搓揉片刻,用清水沖洗,切記一定要沖洗干凈,再均勻抹上火局油膏或護發(fā)素,要注意頭發(fā)養(yǎng)生。
輕輕按摩三到五分鐘,用寬齒梳梳順,洗凈。最后,用清水徹底沖淋全身。自此,“水浴美女”的沐浴三步曲就宣布大功告成了。
洗澡過頻導致皮膚癌
1、一周洗澡最好不超過三次
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便利的生活條件增加了人們的洗澡頻率,而過于頻繁地洗澡會帶來與人們做這件事的初衷恰恰相反的結果——有害健康。對此,北京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的腫瘤科專家李繼芬教授解釋,頻繁洗澡會洗去人體表面本來就很少的皮脂。皮脂越少,皮膚就越干燥,這就容易導致皮炎。洗澡時用力地搓洗則會使表皮受到損害,容易讓細菌、真菌乘虛而入,引起皮膚感染。另外,經常性的皮膚損傷則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天長日久積累下來的炎癥,就有可能“升級”成為皮膚癌。
因此,節(jié)制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專家指出,一周洗兩到三次就足夠了,而且搓洗的力度也不要太大,身上有些污垢并不會影響健康,甚至還會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女人要注意美容養(yǎng)顏。
2、劣質洗發(fā)水易致癌
除了洗澡頻率會引發(fā)健康問題,李繼芬教授還指出,如果在洗澡時使用了劣質的洗發(fā)水,它會破壞頭皮、手部皮膚的酸堿平衡,使表皮受損,提高了患皮膚癌的幾率。據介紹,許多皮膚病的發(fā)生與皮膚表面pH的“失控”有關。一般情況下,皮膚表面的pH值維持在4~6,頭皮維持在4.5~5.5。當皮膚或頭皮遇到超出緩沖能力的強酸或強堿物質時,這些物質會引起局部皮膚或頭皮的刺激反應,如紅斑、瘙癢、脫屑、脫發(fā)等。而一些劣質洗發(fā)水的pH值正是呈堿性的,且這類洗發(fā)水的重金屬往往超標,長期使用會導致體內重金屬排出困難,從而變成中毒反應,嚴重可誘發(fā)皮膚癌。
因此,專家提醒,慎用身份不明標著韓文、日文等“洋文”的洗發(fā)水。另外,挑選洗發(fā)水最好先聞聞,劣質洗發(fā)水的味道刺鼻,即使倒了很多也很難搓出泡沫,沖洗時感覺黏膩,此點可辨別洗發(fā)水的好壞。
總結: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正確洗澡有了一定的認識,洗澡也是有講究的,想要健康洗澡就一定要遵照上文的健康常識去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