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牙齒常“打架”暗示了什么
牙齒和舌頭“打架”的情況大家應該都遇到過,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它們會“鬧別扭”呢?人體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呢?
舌頭牙齒常“打架”暗示了什么
這半年來,吃飯時,我牙齒經(jīng)常把舌頭給咬了。我也曾去醫(yī)院檢查過牙齒,沒有什么毛病,牙齒也比較整齊。我就是弄不明白牙齒為何總跟舌頭過不去,經(jīng)常把舌頭咬出血,弄得有時候吃飯都怕怕的。
回答牙齒經(jīng)常把舌頭給咬著這一問題,可要具體問題,詳細分析。
從口腔學角度看,牙齒和舌頭是天天在一起、彼此互相配合不能分割的好伙伴,但還是有“打架”的時候,據(jù)估計95%以上的人都經(jīng)歷過。其實,偶爾咬一咬還挺“提神”的,但要是經(jīng)常咬,舌頭可受不了。咬到舌頭一般可理解為吃東西時不小心引起,沒什么大驚小怪的,但經(jīng)常咬舌頭肯定不正常,要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從口腔學的角度分析,出現(xiàn)咬舌頭的情況,也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裝有義齒,出現(xiàn)了咬合問題,有疼痛病史,偏側咀嚼;牙齒疼痛、口腔里有潰瘍,有意識避開疼痛區(qū)域等。如果確定身體健康,牙齒、口腔也都正常,那么存在此類問題的人應該改變咀嚼習慣,逐漸建立新的循環(huán),讓舌頭去適應口腔,并在吃飯時專心一點,咀嚼頻率慢一點,相信咬舌頭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中醫(yī)認為:身體內臟生病,中醫(yī)往往通過觀察“舌頭”,看出疾病的苗頭。舌頭是身體健康的窗口,通過觀察舌頭癥狀,判斷身體出了哪些病患。舌頭的舌苔厚薄程度、顏色以及舌頭的齒痕等,都能透露出人體健康狀況的問題。中醫(yī)看舌頭,主要是分別觀察舌苔和舌質的變化。觀察舌苔,一是要看苔質的厚、薄、干、滑、膩、粘,二是觀察苔色的黃、白、黑、灰等不同的變化。因此,咬到舌頭與疾病雖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從中醫(yī)上來講,常常咬到自己的舌頭,也可能是一些病態(tài)的原因。一般體虛濕困為多見。這種情況,可采取補脾等措施。
另外,如果牙齒沒問題,那會不會是舌頭過大?有些人的舌頭會比較長,嘴巴一張,舌頭都伸到牙齒外面去了。舌頭天生長的人,應該早就養(yǎng)成自己特有的咀嚼習慣,不會經(jīng)常咬到舌頭。有的人舌頭突然變得胖大,邊上有牙齒的痕印,這是脾胃虛引起的脾不化濕,說明人體內的濕氣過重。這種人一不小心就會咬到自己的舌頭。南方人容易上火,舌苔黃膩,建議可以吃些薏米、蓮子健脾去濕。
此外,反復咬到,會增加舌癌風險。偶爾咬一次舌頭并不要緊,但如果反復咬到同一個地方,那么產生的口腔潰瘍就難以痊愈。特別是出現(xiàn)半個月以上無法痊愈的情況,應該及時就診。
除口腔和舌頭的原因之外,還可能有神經(jīng)方面的原因。有種說法認為,如果壓力過大,或是身體疲勞、休息不足,神經(jīng)系統(tǒng)就可能無法正??刂萍∪膺M行咀嚼活動,在吃飯的時候,就容易咬到舌頭。
如果是老年人愛咬舌頭,就更要提高警惕了。有種疾病叫做腔隙性腦梗死,它的前期癥狀中就有愛咬舌頭、精細動作差等輕微癥狀,很容易被忽視。這種病會讓大腦局部的微血管發(fā)生梗死,腦組織缺血、壞死,從而使舌頭失去靈活運動的能力。
腔隙性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率高又較特殊的腦梗死,經(jīng)常發(fā)生在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最近常咬舌頭,或伴有頭暈、頭痛、步態(tài)不穩(wěn)、言語不清等,就要趕緊就醫(yī)。
如果咬傷了舌頭,首先要注意消毒和清潔,然后在傷口上涂碘甘油;或用西瓜霜噴劑噴個四五天即可愈合。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吃飯時要注意避免食物刺激傷口,吃完之后要立刻漱口。
身體14個轉折點
在人體這部充滿奧秘的機器里,“潛伏”著一些神秘“按鈕”。英國《每日郵報》健康專欄刊文總結,盡管存在強烈的個體差異,人一生中總有一些年齡值得關注。本報邀請多位國內相關專家,為你一一解讀。
10歲:骨骼在沖刺
多數(shù)人會在10歲左右經(jīng)歷一系列巨大而奇妙的變化,男性比女性晚一兩年。40%的骨骼在此時以沖刺的速度形成。此時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需求量很大,最渴望的是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食物,但也不能過量。由于可能含有雌激素,此時要少用化妝品,多吃綠色食品。
18歲:智齒作亂
智齒通常在18歲以后出現(xiàn),因此時是智力發(fā)展高峰得名。如果出現(xiàn)某個部位反復腫脹疼痛、吃東西總塞牙等情況,可能是智齒發(fā)出的信號。如智齒位置不正,出現(xiàn)齲齒或冠周炎等情況,就需要把它拔掉。
25歲:骨骼最富有
我們可以將骨骼的物質含量看成一個銀行賬號,25歲時是最富有的。要想多存錢就要少花錢多掙錢。喝奶制品、曬太陽、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鍛煉,能為你的骨骼“掙錢”,但長期吃素、過度減肥對骨骼總量來說是筆“大開銷”,要避免。這是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要想它起作用就需要脂肪的參與。
30歲:身材開始走樣
走在大街上,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看上去30歲左右的男性,開始頂起了“啤酒肚”。從30歲開始,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開始下降,尤其需要提防身材變樣。建議每周最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如果自己一個人總是懶得動彈,不防選擇需要合作的運動,如打羽毛球、踢足球等。
30歲:趕上生孩子的“末班車”
英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女性的“卵子庫存”有200萬個,但30歲時,約90%卵子被消耗殆盡。到了40歲,卵子數(shù)量僅剩3%,其中能發(fā)育成熟的只有450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高齡女性難懷孕。
30歲:長出第一根白發(fā)
30歲后的某個清晨,你可能毫無征兆地發(fā)現(xiàn)烏絲中的白發(fā)。30歲后出現(xiàn)白發(fā)是歲月的正常印記。這是由毛囊中黑色素細胞不活躍造成的。吃首烏、芝麻、核桃可能有一定效果。還要避免精神過于緊張、熬夜、抽煙、高脂飲食,能預防部分脫發(fā)的發(fā)生或發(fā)展。
35歲:精子質量下降
男性生育能力幾乎相伴其一生,但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30歲后中國男性的精液質量開始倒退,不管是數(shù)量還是活性。35歲后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吸煙越久,精子畸形越多,盡早戒煙限酒很關鍵。
41歲:骨頭開始走下坡路
當你的骨含量比高峰期時骨含量低2—2.5個標準時,就表明你被骨質疏松纏上了。應加強鍛煉,每周做有氧運動,例如跳舞、跑步等,還可快走四五次。
48歲:第一次發(fā)現(xiàn)老花眼
大約從45歲左右開始,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下降,睫狀體的功能也在減弱,從而出現(xiàn)老花眼。此時可通過老花鏡解決。一般來說,50歲配100度,往后每長10歲增加100度。飲食上,可口服菊花、枸杞,多吃胡蘿卜。每隔45分鐘遠眺一次,也能起到一定的延緩作用。
49.5歲:更年期出現(xiàn)
女性正常的絕經(jīng)年齡在45歲左右,黃金年齡則是49.5歲。如果在40歲之前就停經(jīng)的話,就是卵巢早衰了。睡覺是女人天然的保養(yǎng)品,一定要少熬夜。此外,長期壓力大、精神緊張也容易導致卵巢功能減退,不妨借助有氧運動、瑜伽、音樂、聊天等方式緩解疲勞,釋放壓力。
50歲:前列腺要“年檢”
調查發(fā)現(xiàn),到了50歲,超過40%的中國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只要一到50歲,每年就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泌尿外科做次篩查。每天要喝2—2.5升水,避免久坐或長時間騎自行車,要注意飲食清淡。
55歲:帕金森找上門
帕金森病是發(fā)生于中老年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于55歲以上,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增加腦部刺激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該病,平時應多動腦做做填字游戲、猜猜謎語,多找人嘮嘮嗑等。
60歲:白內障很常見
60歲以上的人群中,10個有8個會被白內障問題困擾。隨著年齡增加,晶狀體變得混濁。一旦確診為白內障,且影響了生活質量,就應盡早手術。
60歲:躲開高血壓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49.1%的60歲以上人群患有高血壓。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不過,高血壓并非是你老了之后才出現(xiàn)的疾病,它與你年輕時如何對待身體對待健康密切相關。越來越多中青年人的血管已提前老化。減少油、鹽的攝入、勤運動、少熬夜、心態(tài)平和非常關鍵。
手機放褲袋 精子減三成
作為通訊信息時代的高科技產品,手機已進入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使用手機的人越來越多了,甚至一個人可以有多部手機。使用手機時的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造成了對人體的手機輻射。手機發(fā)射出來的輻射,和自然界的可見光、醫(yī)療用的X光,以及微波爐所產生的微波,都屬于電磁波,只是頻率各不相同。電磁輻射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而人們很難覺察到。手機對大腦的影響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脫發(fā)、面部刺激感等癥狀,甚至有說法手機輻射可以導致腦瘤??墒?,手機對男人生育能力的潛在影響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近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使用手機對精子產生和男性生育能力都有負面的影響。如何將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成了手機用戶最關心的話題。
攜帶手機者經(jīng)常喜歡將手機放在離身體就近的地方以方便使用,這將對相應部位的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例如將手機掛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tǒng)產生一定影響;放枕頭邊會對大腦構成傷害;掛在腰部和塞在褲子口袋內則對精子威脅最大,因為褲袋是睪丸的近鄰。
睪丸組織對電離輻射十分敏感,可以造成睪丸生精功能的一過性或永久性損傷。雖然手機的電離輻射量比較小,但是長時間攜帶手機的日積月累效應就不可小覷了,對于精子這種微小且脆弱的生殖細胞所造成的傷害也許將是它所無法承受的。匈牙利科學家對231名男性進行了13個月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手機釋放出的輻射會使男士們的精子數(shù)目減少多達30%。這將極大減少受孕的機率,表明男性生育能力可能因為手機發(fā)出的輻射受到影響。手機輻射的電磁波還將會改變細胞的遺傳特性(DNA)。這將不僅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一些存活的精子還可能出現(xiàn)異常情況,一旦這些突變的精子成功受孕還將威脅到后代的健康狀況。英國的科學家和動物學家指出:手機發(fā)出的電磁波是造成麻雀大量減少的罪魁禍首。電磁波不僅會干擾麻雀找路的能力,還可影響動物的精子數(shù)量和排卵功能。
盡管手機問世時間還很短(大約20余年),上述的研究結果也還不是最終的結論,但在手機輻射對生殖能力影響還沒有明確說法之前,人們對于手機的輻射問題最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畢竟是關系到男人千秋萬代的大事,馬虎不得。
為了減少或杜絕輻射源的輻射泄漏,應選用有進網(wǎng)許可證的手機,并配有合格手機電磁波防護套,進行非閉合屏蔽,一般防微波有效率為80%左右。使用手機時應該將其放在與人體稍遠一點的地方才比較安全,并盡量避開身體比較脆弱的部位。例如睡覺時注意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莫把手機掛在胸前,還沒有完成生育任務的男士應該將手機遠離褲袋和腰部。身邊有普通電話應盡量不使用手機。當使用者在辦公室、家中或車上時,最好把手機擺在一邊。外出時可以把手機放在皮包里,這樣離身體較遠。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也能有效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
手機的微波40%被機體吸收到深部,使器官發(fā)熱,而人無感覺。然而手機的輻射強度并不是均勻一致的。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以往認為處于開機備用狀態(tài)下的手機,短距離的訊號傳送不會造成危害,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對人體也可以產生傷害),通話時輻射要大一些;而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甚至更多。因此,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在手機響過一兩秒后或電話兩次鈴聲間歇中接聽電話,并盡量減少通話時間,長話短說,更不要用手機聊天。
手機使用者在飲食上多食用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磷脂、B族維生素的食品,對人體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結語:如果偶爾一兩次出現(xiàn)咬舌頭的癥狀也沒啥可擔心的,但是親們,如果你常常會咬著自己的舌頭,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身體哦~(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期:2012.07,作者:呂斌、羅慧;《大眾健康》,刊期:2012.07,作者:李宏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