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見心理疾患 老年期綜合征
老年期綜合征抑郁和焦慮
老年期綜合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一個術(shù)語,它涵蓋了老年期的許多常見病,認知功能損害、失禁、視聽缺陷、骨質(zhì)減少(骨質(zhì)疏松和骨折)、跌跤、運動功能受損、潰瘍、營養(yǎng)不良。
如過度服藥等綜合征,是由于此癥包含多種病因、累及多種疾病,因只有多維度的治療方能使病人恢復最佳的功能狀態(tài)。
20世紀90年代,臨床上對老年期抑郁的認識有了重大突破,從而帶來了適應癥治療手段的擴大和結(jié)局的好轉(zhuǎn)。最關(guān)鍵的一點,這些都來自于對“老年期綜合征”這一概念的正確把握。
此外,也正是由于把老年期抑郁癥看做為一種綜合征,才使得異常癥狀在社區(qū)老年居民中普遍存在,而任何診斷的“抑郁癥”卻很少。其實抑郁癥狀,還有抑郁癥,都很常見。
這一般是由于親人亡喪引起,也可以是近期的某種疾病發(fā)作后出現(xiàn)的絕望感,有的是自覺健康每況愈下,也可以是恐懼癥和抑郁癥發(fā)作后繼發(fā)出現(xiàn)的絕望。
1、抑郁
人到老年,由于健康下降、收入減少、喪偶等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使得老年人情緒低落、沮喪、痛苦,產(chǎn)生悲觀、厭世情緒及自責自罪心理,甚至有自殺行為。
“萬事空落,百無聊賴”,食欲、性欲和軀體癥狀都可使抑郁狀加重。
調(diào)查表明,沒有工作和退休的老人中,有過抑郁體驗的占40%~48%。再有,情緒和健康的關(guān)系密切,焦慮、抑郁可抑制腸胃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導致食欲減退,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增加。
嚴重疾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壓、癌癥等疾病的發(fā)生,與情緒不良有關(guān)。還有,抑郁、焦慮和軀體疾病交叉,同時出現(xiàn)癥狀。
常見的癥狀有以下前五條為抑郁癥,以下后三條則可能是輕度抑郁
(1)食欲明顯降低,體重明顯減輕。
(2) 失眠,尤其是早醒;而且醒后不容易再入睡。
(3)缺乏精力,很容易疲勞。
(4)出現(xiàn)明顯的坐立不安,來回踱步,或者不停地運動、說話、叫喊;或者出現(xiàn)明顯的動作遲鈍,說話費力,甚至完全不動或不說話。
(5)對工作、娛樂、日常活動和性生活喪失興趣,體驗不到愉快的感覺。
(6)感到自責,或感到自己有罪。
(7)感到注意力難以集中或思維困難,思維遲鈍難以做出決定等。
(8)腦子里反復想到死或自殺,或已有自殺行為,病情已有兩周以上。
指導治療與調(diào)試的方法
嚴重病情的或危害人身安全的要到醫(yī)院治療。
心理指導
讓病人宣泄感受,聆聽輔導,幫助病人丟掉思想上的謬誤,糾正其偏激和自怨自艾的想法,以新的人生觀去面對生活。
這期間病人親屬的態(tài)度極為關(guān)鍵,縱使病人不接受、不領情,也不要放棄。支持和鼓勵永遠是良方。
行為調(diào)適
安排患者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寫信、打電話、熨衣服,去學校接孩子,逛商店,會見同事。
一旦又投入到原來定所放棄的活動之中,抑郁控制就會削弱。但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期望在一夜之間就煙消云散。
寫日記是抵御抑郁懶散的一種方法。
做事情,為自己進行評價,看克服困難的程度。
安排能使自己愉快的活動,例如郊游、參觀名勝古跡等。
安排恢復精神活動,如散步、做飯、體育活動。
尋求有吸引力的事情,如讀書、看錄像,可以從沮喪的心情中解脫出來。從日常生活尋找責任與歡樂的平衡,就會使心情愉快。
2、焦慮
患焦慮癥狀時老年人睡眠有障礙,易激怒,與青年人焦慮障礙癥狀十分相似。
唯一例外的就是強迫障礙,常擔心自己做不該做的事,畏懼、緊張,有恐懼感,易受驚嚇,坐立不安,難入睡,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等。
有些老年人在年輕時也曾類似癥狀發(fā)作。老年人身上同時存在焦慮和抑郁癥狀,有時還有自殺傾向。
心理指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藥物治療,在心理醫(yī)生輔導下進行心理治療,在心理醫(yī)生的指導下幫助親屬制訂切實可行的配合方案。增強自信心,自我松弛,逐漸增強心理承受力。自我反省,必要時進行發(fā)泄以緩解和拜托焦慮。自我刺激,找一本有趣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用這種方法忘卻痛苦。防止胡思亂想,增強適應能力。自我暗示催眠;以用手舉著一本書高聲朗讀等方法促使自己入睡。經(jīng)過醫(yī)療用藥、心理治療,老年人最終會從焦慮中拜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