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們如何應對火災?

        2016-06-07 17:51: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最近北京市發(fā)生了一場火災,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很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我不禁想到,在科技不發(fā)達的古代,而且大多以木材為建筑材料的古代中國是

        最近北京市發(fā)生了一場火災,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很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我不禁想到,在科技不發(fā)達的古代,而且大多以木材為建筑材料的古代中國是怎樣對應火災的呢。翻閱資料才發(fā)現(xiàn)國人早就有了應對火災的措施。 據(jù)《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早在黃帝時期,就有明確提出要有節(jié)制地使用火,并且設置了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為“火政”。 到了宋朝,中國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消防隊,他們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督促居民按時熄燈,消除火災隱患。在發(fā)生火災后,各支部隊密切配合,運水滅火,搶救百姓,井然有序,而且還有維持秩序,防止人趁火打劫的專職人員。

        清朝晚期,南京地區(qū)火災頻發(fā),時任兩江總督的李鴻章從上海洋炮局購進了4架新式消防水龍。當時南京地區(qū)一旦發(fā)生火災,當?shù)伛v軍也會參與滅火,他們主要負責維護秩序,幫助滅火隊運水,阻止火災的蔓延。這有力的減少了火災造成的損失。

        為了應對火災,古人也發(fā)展了很多滅火器具,除了基本的大水缸外,還有形狀長圓、備有提梁的水桶,以及水袋、水囊。水袋是用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裝三四百斤水,帶口封起來,插進去一根中空的竹子,水就可以通過竹子流出來,發(fā)生火災時,就由救火隊員抓著竹子向著火點注水。水囊是用豬或者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裝著水,起火時,將水囊扔到著火的地方,水囊被燒破,里面的水就能滅火。

        明代出現(xiàn)了一種叫做“唧筒”的滅火裝置,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先進的設備了。因為它既可以汲水又可以噴水。 在當今社會,消防安全尤為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提高防火意識,以及應對火災的能力,才能將火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