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褒姒背了兩千多年的鍋 烽火戲諸侯竟是假故事

        2017-06-24 01:45: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西周為何滅亡?最熟悉的原因便是烽火戲諸侯。不過,司馬遷的這個版本與其說是歷史,更像是小說,因為情節(jié)太過離奇、怪誕。但如果沒有烽火戲

        西周為何滅亡?最熟悉的原因便是烽火戲諸侯。不過,司馬遷的這個版本與其說是歷史,更像是小說,因為情節(jié)太過離奇、怪誕。但如果沒有烽火戲諸侯,那么周幽王之死的真實版本又是怎樣的呢?

        烽火戲諸侯的真假

        我們簡單回顧下這個版本。

        周幽王先是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后,生下了宜臼并立為太子。后來,幽王得到了大美女褒姒,對她寵愛至極。不久,褒姒為幽王生下一個男孩,名叫伯服。幽王于是廢掉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

        褒姒不愛笑,幽王想盡辦法逗她,都沒有效果。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趕緊來勤王,但全到之后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外敵入侵。見到這場面,褒姒突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興,以為找到了褒姒笑容正確的打開方式。于是多次點燃烽火,以博美人一笑。時間一久,諸侯便喪失了對幽王的信任,對烽火也不再感冒。

        終于,報應(yīng)來了。周幽王先是寵信小人虢石父,讓他主持國政,惹得國都里的人非常不滿。同時,他又廢除了王后和太子。作為太子娘家的申侯于是大怒,便聯(lián)合繒國和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

        然而,沒有一個諸侯前來勤王。犬戎于是攻破了鎬京,在驪山下殺掉了幽王,擄走了褒姒,并把鎬京洗劫一空。

        我們今天再重溫這個故事,隱約間會發(fā)現(xiàn)一股熟悉的味道。沒錯,這基本就是狼來了故事的西周版。然而,狼來了是一個兒童寓言故事,主角也是一個放羊的小男孩。但周幽王就算不論他的國君身份,也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了,怎么會做出這么幼稚的事呢?

        而且,烽火戲諸侯真的好笑嗎?

        要知道,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很多都在東部地區(qū),他們離鎬京的距離很遠,從幾百公里到一兩千公里不等。烽火傳到諸侯國要時間,諸侯國準備糧草、戰(zhàn)車、馬匹要時間,行軍趕路更非常耗費時間。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于是東方各國從收到烽火訊息到實際趕來,根據(jù)距離的遠近,抵達鎬京的時間會從一二十天到幾個月不等。因而,當幽王點燃烽火的時候,并不會出現(xiàn)各個諸侯國一道趕來的場景,而是隔兩天來一家諸侯,帶著幾十輛戰(zhàn)車,隔三天再來一家。

        就算褒姒愛看閱兵,看第一家諸侯來的時候會大笑,可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N家的時候呢,還會笑嗎?要知道,西周封建的諸侯國有一百多個呢。光時間就得持續(xù)一兩個月,別說哈哈大笑了,后來估計要看得吐了吧。一次就已經(jīng)這樣了,還會多次搞烽火游戲?

        所以,以烽火戲諸侯來解釋西周的滅亡,不過是為了讓褒姒來背鍋罷了。

        這是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一種刻意污蔑,俗稱“妖女禍國”信仰。這種信仰早在西周初年便已存在,周武王在伐商的誓言中便引用過當時的諺語,“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p>

        幽王死亡之謎

        如果《史記》所載的烽火戲諸侯并不存在,那周幽王之死的真實版本又是什么呢?

        其實,只要去掉那些無關(guān)干擾,即與褒姒有關(guān)的奇談怪論以及對幽王的種種非議,我們也可以從司馬遷的記載中找到蛛絲馬跡?!妒酚洝ぶ鼙炯o》記載:

        幽王廢了申后,又驅(qū)逐了太子。申侯大怒之下便聯(lián)合繒國和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兵敗被殺,死在了驪山腳下。

        這兩句話其實便是司馬遷描述的西周亡國整段故事的干貨。周幽王由于廢后及太子問題,與老丈人申國開戰(zhàn),最后導(dǎo)致身死國滅。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一眼便看出,這不過又是一出因繼承人問題而引發(fā)的政治災(zāi)難。類似的故事我們數(shù)不勝數(shù),如三國時期的袁紹、劉表都因為廢長立幼導(dǎo)致割據(jù)勢力的滅亡。

        不過,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可疑之處在于周幽王的死亡地點—驪山,它在鎬京以東50公里外,而申國就在它附近。

        于是問題就來了,明明是申國聯(lián)合犬戎去攻打鎬京,城破后周幽王按理應(yīng)該死在鎬京啊,即便周幽王沒有玉石俱焚的勇氣,打不過就跑,但也不會往申國的地盤跑,以至于最后死在申國家門口???

        所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近幾年,清華簡的整理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已經(jīng)公布的《清華簡·系年》里,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關(guān)于周幽王之死的史料:

        周幽王與伯盤(即伯服)驅(qū)逐了平王,平王逃亡西申。周幽王于是率領(lǐng)大軍,將平王圍困在申國內(nèi)。但申侯不愿把平王交出來。繒國因而投降了西戎,與之一道攻打幽王。幽王和伯盤雙雙兵敗而死,西周也因此滅亡。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根據(jù)清華簡的史料,是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而非相反,其目的是逼迫對方交出廢太子宜臼,即后來的周平王。豈料,繒國聯(lián)合犬戎前來進攻,幽王一下被包了餃子,與伯盤一道戰(zhàn)死疆場。這樣一來,周幽王死在了驪山之下自然合情合理。

        對于《清華簡·系年》中幽王之死的觀點,《國語·鄭語》里有相應(yīng)的佐證—史伯向鄭桓公分析天下大勢時給出了這樣的預(yù)言:

        申國、繒國和西戎正是強盛之時,而周王室卻擾亂不安。幽王卻還想要放縱自己的欲望,想不衰敗也不容易??!幽王想要殺掉太子,以便伯服安穩(wěn)繼位,因此肯定要向申國索要太子宜臼。申國自然不愿交出,而幽王必定會討伐它。一旦討伐申國,繒國與西戎則會進攻西周。周王朝必定保不住?。?/p>

        表面上看,這是史伯在周幽王討伐申國前的講話,但從前后文可以看出,它實際上是事情發(fā)生后的記述。

        這其實是古人寫史的習慣,在記錄每一件大事發(fā)生前,總會安排某個人,讓他給出100%準確的事前預(yù)言。因此,這段話講述的是后來發(fā)生的真實事件,而非僅僅停留在史伯的口頭預(yù)測上。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周幽王為什么要進攻申國呢?

        按理說,你已經(jīng)把太子廢除了,真的有必要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以趕盡殺絕嗎?畢竟虎毒不食子,這樣做不會有損周天子的威儀嗎?

        古本《竹書紀年》給出了一個答案。原來,在太子宜臼投奔申國后,申侯、魯侯及許文公便共同擁立他為周平王。所謂天無二日,這樣一來,正宗的周幽王當然非常惱怒,為了維護天子的尊嚴,他不得不戰(zhàn)。

        所以,周幽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他先是廢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兒子伯盤為太子。廢太子宜臼于是投奔他的母族申國,并在申侯、魯侯等的支持下登基為王。正牌的周幽王當然不干,于是發(fā)兵攻打申國。

        豈料內(nèi)憂未平,外患又襲來。犬戎與繒國聯(lián)合攻打周幽王。在雙面夾擊之下,周幽王和太子伯盤雙雙戰(zhàn)死,西周便因此亡國了。事情本來并不復(fù)雜,然而,在儒家的描述下,西周不僅是一個完美的理想的政體,更是代表了人類文明的典范。

        這樣的亡國原因,與它的巨大聲望相比顯然無法調(diào)和。于是,后人便把這亡國之禍推到一個女人的身上,給它找了一個合格的替罪羊。后來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便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xù)把西周當做一個理想的政治典范加以崇拜了。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