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大解密!萬歷皇帝開棺后的發(fā)現(xiàn)
發(fā)掘帝王陵寢的聲音近來有不小的響動。早一點,有人建議開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N條;近,因有專家說下面埋有500噸的珠寶,有人又動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乾陵的念頭。借此股“挖祖墳”的聲音,今天就來說說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大陸紅頭文件下開啟明定陵的事情——
到2007年,距定陵地宮棺槨開啟時間,是50年,正好半個世紀。
朱翊鈞,史上所稱的萬歷皇帝,明朝第13位皇帝,系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1572年,10歲時開始當皇帝,到1620年病死,在位長達48年。萬歷是其年號,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先后有孝端和孝靖兩位皇后,定陵即為他與兩位皇后的合葬墓。
半個世紀來,關于這座帝王陵發(fā)掘的是是非非,一直爭議不斷。根據(jù)史學界的主流觀點,這個由時一號人物毛澤東主席御批、二號人物周恩來總理拍板、吳晗、郭沬若等一批明史專家、文化官員力主的“挖墳”決定,基本被認定是“一次無法挽回的錯誤”。
原因除了大量的無價之寶無法得到保存,重要文物遭破壞外,諸多神秘的文化信號和文化現(xiàn)象沒有被記錄,也是一大遺憾。
從1956年5月17日工作隊在定陵挖下第一鍬土,到1957年5月19日找到金剛墻的封口,正好是一周年,這是個巧合。金剛墻的發(fā)現(xiàn)及簡報的介紹,立即在文化界引起轟動,大批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學者及政界要人紛紛趕到定陵一睹金剛墻的雄姿。敏感的新聞界立即做出反應,記者們手持采訪本、照相機也隨之擁來。
面對此情,長陵發(fā)掘委員會作出決定:“除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在定陵現(xiàn)場拍攝外,其他新聞單位的采訪一律謝絕。尤其是禁止外國人入定陵現(xiàn)場……做好一切保密工作,防止階級敵人搞破壞活動?!庇捎谶@個決定和當時中國的政治狀況,定陵發(fā)掘的消息直到1958年9月6日,才由新華社首次向國外公布。受到特別關照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不失時機地派員前來拍攝地下玄宮洞開前后的珍貴鏡頭。
地下玄宮的破謎之時就在眼前,發(fā)掘人員的心情是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一年多的艱辛苦酸總算有了結果;緊張的是地宮深幽莫測,記載和傳說中的林林總總實在恐怖。
在到達金剛墻之前,各種傳言就在當?shù)匕傩蘸桶l(fā)掘民工中流傳,說什么陵內(nèi)有飛刀、暗箭、毒氣、陷阱之類,陷阱下栽著尖刀,上面蓋著石條,下去的人一踩石條石條就翻,上面石條砸,下面尖刀戳,必死無疑。
在金剛墻發(fā)現(xiàn)10天之后,一個身穿破衣、頭戴葦笠的老頭,悄悄地出現(xiàn)在工地一角,見有民工過來就打招呼,極為神秘地說:“我家藏有祖?zhèn)髁曜V,上面清楚地寫著這定陵地宮里有一條小河,上面飄著一只小船,要想見到萬歷皇帝的棺槨,必須踏舟而過。有一萬丈深溝,溝底鋪滿鐵刺,上面鋪一條翻板,要想渡船過河、踏板越溝,必須是生辰八字相符者才能成功,不然必得喪命……”
從 記載看,西方的金字塔以及其他的大墓,有的確實埋有盜墓者的尸體,但這些盜墓者的死因是由于墓中內(nèi)在的力量沖擊,還是外在力量所加害,尚沒有弄清。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的一些墓中也不鮮見,有的墓一打開,里邊就有三四具盜墓者的尸體。但從多數(shù)尸體的形狀、神態(tài)和墓葬的環(huán)境可以斷定,大都是外來力量的侵襲所致。
中國的皇陵是首次科學發(fā)掘,到底里邊是什么形狀,有沒有暗器機關,需要慎重對待,尤其應注意的是里邊的氣體。為了防止尸體腐爛變質(zhì),可能要放些保護性的藥劑,這些藥劑和地宮的腐料氣體相混和,很可能變成妨害人類的毒氣。
唐以后的諸家皇陵大都有暗箭、弓弩、毒氣之說,但多數(shù)還是遭到了后人的洗劫,至于盜掘中這些暗箭、弓弩、毒氣到底是否發(fā)揮作用,發(fā)揮了多大作用,官方史料中并無記載,只有一些野史敘說了盜墓者的詳細盜墓經(jīng)過和暗器的厲害,但尚不足為憑。
傳言和野史雖不可信,但單憑定陵這座大陵距今已300多年,它本身就陰森可怕人。常言說:人死如虎,虎死如綿羊。老虎死了誰也不害怕,可是自家的親人死后,親屬們還有些膽怯,何況一個大皇帝陵呢!
讓考古界驚喜,或者說震動的是,就是這次錯誤的發(fā)掘,一個天大的秘密被發(fā)現(xiàn)了,那就是帝王死后的“葬式”,即尸體在棺槨內(nèi)擺放的姿態(tài)。
就考古的一般常識來說,陵墓的發(fā)掘必須要注意的,一是墓主人的尸體情況,二是可以證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而不是金銀財寶那些陪葬品。所以,開啟梓棺一般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古程序,要求相當嚴格,在主要專家或是主政官員到場的情況下,才會打開棺槨。
定陵,作為一座一級帝王陵,其發(fā)掘過程也是極其小心的,參與定陵考古的專家和領導,對棺槨的開啟慎之又慎。
當時,發(fā)掘人員小心打開棺槨后,現(xiàn)場專家大吃一驚——
朱翊鈞尸骨放置在一條錦被上,錦被兩邊上析,蓋住尸體。尸體頭西腳東仰臥,肌肉已經(jīng)腐爛,僅剩骨架。面向上,頭頂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右側,左臂下垂,略向內(nèi)彎,手放在腹部。手中拿念珠一串。右腿稍彎曲,左腿直伸,兩腳向外撇開。
孝端后尸體放置在織金妝花緞被上,被兩側上折,蓋住尸體。尸體已經(jīng)腐爛,骨架頭西腳東,面向右側臥,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疊,左足在上,右足在下。
孝靖后尸體亦放在織錦被上,被兩側上折,蓋住尸體。尸體己腐爛,僅剩骨架,腳東放置。面稍向右側臥,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下。左臂下垂,手放在身上腰部。
朱翊鈞和他的皇后尸體放置呈如此姿態(tài),真乃驚世發(fā)現(xiàn)。之前誰也沒有見過帝王的葬式,在現(xiàn)存的資料中,帝王死后尸體擺放成什么姿態(tài)入斂,一直是秘不示人的。
而根據(jù)傳統(tǒng)的喪葬習俗,入棺時外人都是要避諱的,即使是身邊人,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嫡親才能看到,因此才沒有一丁點兒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定陵暴露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是給考古界的一個天大驚喜,這或許就是這次錯誤發(fā)掘的最大收獲之一。
之所以說朱翊鈞的尸骨姿態(tài)暴露出了一個天大秘密,一是帝王棺槨內(nèi)尸體擺放姿式是一個千古之謎,現(xiàn)在被揭開了,填補了一個歷史空白;二是因為其姿式太怪異了,與傳統(tǒng)的“仰身直肢葬”完全不符,其包含的信息也應該是深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