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偉大發(fā)明 虎符它有什么樣的歷史價值
根據(jù)史記,虎符是周代軍事家姜子牙發(fā)明的,是用玉石、青銅等材料做成虎狀,劈為左右兩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半符交給將帥,右半符由皇帝保存(以右為尊),是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quán)和調(diào)發(fā)軍隊的兵符信物。
歷史上,虎符的材料和形狀,都有較大的變化。起初用玉石、青銅、黃金,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zhì)。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改用魚符或兔符,后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后世演變?yōu)殂~牌。
目前所公示并藏于博物館的虎符僅有:陽陵虎符、秦杜虎符和新郭虎符三尊銅符,十分珍貴。其中“陽陵虎符”更是作為國寶珍藏在國家博物館,但因年代久遠,它的對合處已生銹,現(xiàn)在左右不能分開了;“秦杜虎符”收藏于陜西省博物館;“新郭虎符” 收藏于陜西省周至縣文物管理所。
而僅存的一尊玉虎符現(xiàn)藏于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這四件珍貴虎符其年代都屬戰(zhàn)國時期的。由于虎符的珍貴性,直至現(xiàn)今還有其他未發(fā)現(xiàn)的兵符藏于一些資深買家的手里不愿公諸于世,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不久我們將會看到館藏級別的虎符面世。
本文所展示秦代銅鎏金虎符,材質(zhì)為銅質(zhì)具有秦朝時期最明顯的特征。秦代虎符銘文,銘于符左右兩側(cè),兩側(cè)文字相同,不用和符就可通讀。此虎符作站立狀,昂首卷尾,字圓眼,全身雖寥寥數(shù)刀,則顯肌肉飽滿,尾巴短而粗壯,全身鎏金打造。此虎符長16CM,高為3.6CM。銅制虎符分左右兩半,有字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留存于中央,左符在將領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調(diào)動軍隊就需要帶上右符,掛符驗合。三軍方可聽命而動。如此難得保存完好的鎏金虎符,流傳至今極為罕見,具有極高的收藏、投資、研究價值。
據(jù)《史記》記載,公元前257年,秦國發(fā)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遂派老將晉鄙率10萬大軍救援趙國,但后來魏王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命令魏軍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為了救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讓如姬在魏王臥室內(nèi)竊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最后大破秦兵,救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