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公主簡介 德齡是怎么死的?
裕德齡,曾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德齡生于公元1886年,去世于公元1944,為漢軍正白旗人,其父為清朝大臣裕庚。據(jù)傳裕德齡本姓徐,其母為一個中法混血兒的粵妓,其父無名,裕庚并不是她的親生父親,而是她的繼父。
德齡在荊州和沙洲市度過了她的童年,1895年裕庚奉朝廷諭令,前往日本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裕庚帶上了妻女一同前去,德齡自然也隨家人一同前往。就這樣,德齡在日本度過了三年時光。后來裕庚接受詔令,奉命出使駐外法國大使,德齡又隨裕庚和家人遷居法國。在法國生活的這段日子里,使德齡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閨閣女子。在這段世家里,她學會了外語,增長了不少的見識和學識,對各國國情都有了一個具體的了解,更是和妹妹容齡一起接受了現(xiàn)代舞蹈大師鄧肯的指導。不過德齡的舞蹈天分,遠沒有妹妹容齡那般好,所以容齡在舞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德齡則顯于另一方面。
公元1902年,裕庚任滿歸國,被賞給太仆寺卿銜,留京養(yǎng)病。德齡隨同自己的父親,一同來到了中國的首都北京。歸國之后的德齡與其妹妹容齡,因為既通曉他國語言,而且對外國利益極為熟悉,所以被慈禧太后看重,將兩人詔入宮中,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御前女官。
在宮里生活的這段時間,德齡和容齡兩姐妹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德齡是因為她性格外向,活潑天真,極為擅長人際交往,以其老梁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愛。而妹妹容齡,則因為優(yōu)美的舞姿,以及各類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舞蹈,獲得慈禧的青睞。
在慈禧太后身邊的日子,德齡和容齡經(jīng)常擔任翻譯的工作,但凡是外國使節(jié)夫人入宮覲見,大多數(shù)都是他們姐妹二人在一旁為慈禧翻譯的。為了能夠更好的進一步了解西方,同時也便于與西方國家駐華使節(jié)的夫人們接觸交往,德齡和容齡便被慈禧一直留在身邊,這也為德齡后來創(chuàng)作各類回憶錄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公元1905年,德齡的父親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yī),并發(fā)電報希望德齡容齡兩姐妹能前去上海侍疾。德齡這才得到慈禧同意,結束了在清朝宮廷的日子。前往上海。據(jù)傳在離宮之前,慈禧太后曾經(jīng)想過要將德齡許配給榮祿之子巴龍,還是光緒帝出面解救,才得以逃脫。正是因為這樣,后世流傳著許多關于光緒和德齡之間的關系的猜測。有人說光緒帝在珍妃之后,與德齡秘密相戀,并且兩人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奈何世事無常,最后還是分開了,雖然分開了,但實際上兩人在各自心底都有對方的痕跡。也有人說,德齡的確喜歡光緒皇帝,但是卻是她單方面的暗戀,光緒帝對她不感冒,光緒帝喜歡的是珍妃。
離開皇宮后的德齡,在自己的父親裕庚去世之后,認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迪厄斯·懷特。兩人相識相戀,并最終在公元1907年在上海結婚。公元1915年之后,德齡隨同懷特一起回到美國生活。在赴美之后的時間里,德齡拿起筆開始了自己的英文創(chuàng)作。她將自己在清宮生活的故事,以及個人對慈禧的看法,晚清的政局見聞,以回憶錄的形式寫下來。這些作品一經(jīng)面世,便收到了西方各階層人士的廣發(fā)歡迎。因為她在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時,以“德齡公主”為其筆名,所以時人以德齡公主稱其她。
在這段時間里,德齡創(chuàng)作了諸如《清宮二年記》、《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作品,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
在這些回憶錄中,對于清廷宮禁內生活實情的記載,以及當時中國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在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的記錄,成為極有價值的歷史資料。為后世人研究那段時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德齡在美國生活的日子,就這樣慢慢過去,到了公元1944年,六十三歲的德齡,因為車禍不幸在加拿大去世,走完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