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賜柳枝 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習(xí)俗始于唐朝
2017-03-11 17:21: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我國古代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習(xí)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后來,老百姓將此演化為插柳
我國古代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習(xí)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后來,老百姓將此演化為插柳,每逢清明,家家戶戶將柳插在井邊,成語“井井有條”,就是來源于此。
人們不但自己樂于佩戴柳枝,還將它插在門楣之上,用以避邪。有的地方還用面和棗做成飛燕,再用柳枝串起來,插到門上,稱作“子推燕”。傳說清明節(jié)這一天百鬼出沒,人們一邊要祭奠祖先的亡靈,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與他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將他們阻擋在家門之外。柳,便成了人們避邪的武器,可以保護(hù)人們不受鬼魂的侵?jǐn)_?!洱R民要術(shù)》里說:“取柳著戶上,百鬼不入家?!?/p>
人們還在乘坐的轎子上插柳避邪,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p>
“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清明處處插垂柳,院宇深深綠翠藏”,清明的詩沒有嬌柔沒有做作,提筆就是直抒胸臆,這也是其他節(jié)日的詩所不能比擬的。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草木回青,萬物萌發(fā),柳又是最早給人們報告春天消息的植物,所以,柳也就成了春之信使,清明節(jié)也就成了春天到來的標(biāo)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