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佤族共有多少支系?其支系又有啥歷史

        2016-06-06 11:32:3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佤族是居于中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古老民族。據(jù)1990年統(tǒng)計佤族人口為35 19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zhèn)康、

        佤族是居于中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古老民族。據(jù)1990年統(tǒng)計佤族人口為35.19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zhèn)康、永德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騰沖、昌寧、景東、普洱等縣。其主要居住區(qū)位于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怒江山脈南段的舒展地帶。這里山嶺連綿,平壩極少,故稱為“阿佤山”,古稱“葫蘆國”(清朝《文獻通考·四裔考》)。西盟縣和滄源縣為佤族自治縣,孟連、雙江、耿馬為佤族與其他民族聯(lián)合組成的自治縣。

        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大致可分為佤、勒佤和布饒三個方言。新中國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區(qū)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1957年用拉丁字母設(shè)計了一套完整的佤文字母方案,現(xiàn)正在推廣使用。

        佤族自稱和各支系有聯(lián)系,主要有“佤”、“烏”、“勒佤”、“艾佤”、“阿臥”、“拉佤”、“佤奴姆”、“佤崩”、“阿佤萊”、“佤固德”、“阿佤”、“臘”、“究臘”、“貢臘”、“布饒”、“巴敖”、“布牢”等23種稱謂。這些稱謂,有些雖源于本民族自稱,但往往附加上些貶義性詞語,新中國成立以后,根據(jù)大多數(shù)佤族人民的意愿,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統(tǒng)稱為佤族。

        佤族支系,根據(jù)本民族自稱、歷史傳說、氏族譜系,以及服飾文化等諸因素,可分為六至七個支系,它們是勒佤、布饒、佤、臘、佤崩、佤固德、恩人和宋人等。

        勒佤:居住在西盟縣及阿佤山腹地;布饒人:其分布廣泛,主要居于瀾滄、雙江、耿馬、普洱等縣,這部分人保留“濮(蒲)”人的稱謂,可能屬古代“濮”人的直接后裔;佤:居住在永德、鎮(zhèn)康一帶;臘人:班老、班洪、龍夸、曼相一帶佤族自稱為臘或“究臘”;佤崩:又稱“阿佤萊”,他們原住在薩爾溫江以西,100多年前遷居西盟山,其祖先居住在“孟卯浩發(fā)”(大理保山)時期與德昂族同屬一個支系。

        佤固德:翁嘎科佤族自稱為“佤族德”,其祖先居住在緬甸、泰國時,與桑倒人同屬一個支系;恩人和宋人:又自稱為“貢恩”與“貢宋”,據(jù)說在景棟時,他們與瀾滄芒堆的布饒(魏氏與田氏)同屬一個支系,后來被撣族打敗了,分路出逃,他們的兩個祖先達恩與達宋留在景棟山區(qū),故至今自稱為恩人和宋人。

        阿佤山區(qū)的山脈走向自北向南逐漸低緩,境內(nèi)主要的大山有照房山、回汗山、四排山、窩坎山、芒告山等,諸山構(gòu)成了瀾滄江和薩爾溫江的分水嶺。這里山谷縱橫交錯,構(gòu)成數(shù)十條大小河流,其中流入瀾滄江的較大河流有:勐董河、拉勐河、小黑江、黑河、南覽河和南壘河;流入薩爾溫江的河流有:南汀河、芒庫河、南滾河、南瑪河、庫杏河、南康河、南錫河和南卡江。

        阿佤山屬亞熱帶地區(qū),地勢復(fù)雜,海拔高低差別大,最高海拔2900米以上,最低為700米左右,因而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最高氣溫達40℃,最低到0℃,常年雨量為1500-3000毫米,其中80-95%的雨量降于5月下旬至10月底,這期間,人們稱之為雨季,其他月份為旱季。土壤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亞高山灌叢草甸土、紫色土、水稻土等49個土類,12個亞類,28個土屬,44個土種。

        佤族居住地區(qū)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野生亞洲象、孟加拉虎、金錢豹、長臂猿、灰葉猴、蜂猴、羚羊、蟒蛇、眼鏡蛇、巨蜥、孔雀、犀鳥、翡胸鸚鵡、白鷴、太陽鳥等上百種鳥獸。

        植物資源有70多科,150多屬,3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20多種,淀粉植物15種,油料植物20多種,樹脂植物7種,糧食作物有237種秈稻和粳稻,以及上百種玉米和14種麥類,經(jīng)濟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生姜、辣椒、棉花、煙草等等和各種蔬菜,經(jīng)濟林木有茶葉、紫膠樹、橡膠、油桐和水果等等。藥材、香料植物有胡椒、砂仁、草果等上百種。

        阿佤山區(qū)地下礦藏也極為豐富,這里的銀礦在明末清初就已開采,其中著名的茂隆銀礦,是石屏漢人吳尚賢從內(nèi)地帶來一批漢族民眾與當?shù)刎糇迓?lián)合開采的,在當時不僅促進國家和民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加強了佤族人民與內(nèi)地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