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坐有什么好處呢
盤坐其實就是指的是將自己的兩只腿交叉重疊而座的,但是一定要將自己的兩只腳放在大腿上面,這樣的話才可以起到盤坐的作用,不過這一般都是古時候才會運用的方法,直到現在養(yǎng)生慢慢盛行以后才會有人去嘗試著盤坐的方式,這也算是瑜伽的一個基本的動作,如果是經常盤坐的話對于我們的身體血液循環(huán)是有一定的幫助,尤其是自己下半身血液循環(huán)比較差的人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還沒有椅子前,不論是中國人、印度人,就已開始盤坐了。老祖宗們發(fā)現:盤坐可以讓自己坐得更穩(wěn)、坐得更久,因此很自然地就采用這種坐姿。
盤坐有很多方法,大家想到盤坐都想到蓮花盤,馬上就覺得那很難,自己沒有辦法這樣坐。事實上,盤坐有非常多種,除了我們常想到的蓮花盤(就是把左腳和右腳的腳踝分別放在另腳的大腿上)之外,還有“散盤”。我們常說的散盤指的是,我們只要把兩腳折向另腳大腿的方向,不用一定要放在另腳的大腿上,把兩腳的腳踝放在會陰前的地板上即可。
還有另一種盤坐則把再腳的腳跟拉近身體,都抵在自己的會陰,左腳掌在下,右腳掌在上,交疊在一起,這也算常見的盤坐法。
盤坐的目的是用我們打開的大腿脛骨幫忙,讓我們坐下時尾骨朝下以便可以坐得更穩(wěn)。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如果把腿折起來,停留在同一個姿勢幾分鐘后,血液就不會再流到下半身了。也就是,我們血液循環(huán)的路徑變短,而且短了一半以上。這對改善上半身的血循很有幫助,有的人在盤坐一陣后,上半身會微微發(fā)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此外,在盤坐一陣后,打開并舒展兩腳,會覺得血液會一股腦兒地往下半身沖,對平時下半身血循較差的人,也有改善的效果。不過,很多宗教人士盤腳,并不為加強血液循,而是在您盤坐一陣后,會發(fā)覺自己的思慮會放緩下來,能幫我們鎮(zhèn)定情緒,好進入靜坐的階段。
因為現在的人的工作都是比較繁忙的,所以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去思考一些問題,那么就可以采取盤坐的方式,去達到屏息養(yǎng)神的作用,就不會讓自己的壓力變得沒有那么大,讓自己的身體感覺到那么的疲憊,可以很好的去鎮(zhèn)定自己的情緒,而且還能養(yǎng)成一個平和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