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溫 中醫(yī)“以熱制熱”10大法寶
由于夏季炎熱的天氣和高溫的氣候讓人心煩氣躁,胸悶乏困,嚴重的還會中暑。那么我們在夏季應該如何防暑降溫呢?被擔心,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決這一問題,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中醫(yī)“以熱制熱”10大法寶和防暑降溫小常識吧!
防暑降溫
喝熱茶
夏季喝冷飲只能解一時之暑,但是不能長期的解熱、解渴,而且冷飲不能食之過多,不然會導致腸胃溫度下降,從而引起不規(guī)律收縮,誘發(fā)腹痛、腹瀉等癥狀。而喝熱茶則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研究證實喝一杯熱茶9分鐘可使體溫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可以單獨泡茶葉喝,也可喝水果茶、花茶等,還可將10克干橘子皮洗凈,撕成小塊,與5克綠茶一同放入杯中,加開水、蓋蓋兒泡10分鐘左右,去渣,加一塊冰糖后飲用。而韓國人在三伏天有吃參雞湯進補的習慣,也是一種“以熱制熱”的有效方式。
洗熱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散發(fā)熱量,促進新陳代謝,并加快乳酸等代謝產(chǎn)物的清除,消除人體疲勞。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
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 可使全身毛孔張開,有利于散熱。所以,在夏季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促進排汗,增強汗腺功能,提高耐熱力。可在每晚臨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guān)節(jié)處),每次浸泡15~20分鐘(期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
吃熱食
不少人覺得天氣熱了,一些飯菜不需加熱也可以食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容易滋生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加熱可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保護人們的身體不受細菌侵襲。炒菜時可適當用些大蔥、蒜、生姜等調(diào)味,可以增加身體排汗,防暑降溫。
運動出熱汗
適當?shù)倪\動和鍛煉不但可以加強人體的耐熱能力,從而提高體溫并調(diào)節(jié)功能,同時還可以增強人體的體質(zhì),以防止中暑。為了避免中暑,夏季鍛煉時間可在傍晚六七點左右,健身項目可選擇游泳、散步、太極拳。鍛煉時穿純棉材質(zhì)、吸汗性好、透氣性好的衣服,鍛煉后需擦干身上的汗水,待體溫恢復后再使用空調(diào)。
熱敷肚臍
用溫度在40℃左右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shù)分鐘后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此為古人治中暑方法之一。也可于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掌心左下右上疊放貼于肚臍處,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zhuǎn),每次20~30圈。
溫中出汗
出汗是人體散熱的方式,但是由于空調(diào)的普遍應用,長期處于溫度穩(wěn)定環(huán)境中的人群,汗腺幾乎被閑置起來,即使到了該出汗的季節(jié)夏季也不經(jīng)常出汗,這對于健康是有害無利的。從順應四季節(jié)律和生命規(guī)律出發(fā),該出汗時就出汗。
生姜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三大功效,經(jīng)常喝姜湯,有發(fā)汗解暑之功效,每天早上可用生姜絲泡水飲用,也可用姜片泡紅茶飲,晚上不宜吃姜。
衣著不應太裸露
穿衣不要太裸露 ,夏季人們的衣服越穿越薄,身體露出的部分也越來越多,以為這樣能消暑涼快,其實不然,當外界氣溫高于皮膚溫度時,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huán)境中吸收熱量,如穿著的暴露面積過大,熱輻射就易侵入皮膚,反而更熱,這就是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的原因。
專家建議夏季宜穿著質(zhì)地輕薄、通氣性好、寬松的衣服,最好是淺色系,穿著的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外出時盡可能戴帽子、撐太陽傘、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褲,以保護肌膚。
熱空調(diào)
將空調(diào)調(diào)節(jié)到25℃~26℃,此為人體較適宜的溫度,且可避免由于室內(nèi)外較大溫差給人體帶來的不適,又節(jié)能環(huán)保。
熱毛巾擦身
夏天,身體易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避免對毛細血管產(chǎn)生刺激,適應人體降溫規(guī)律。
夏季防暑降溫小常識
一、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喝飲料
在一些飲料中,含有非常多的糖精和電解質(zhì),喝多了會容易對胃腸產(chǎn)生不良的刺激,從而影響消化和食欲,比如雪碧、汽水、果汁以及可樂等飲料。因此,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nèi)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nèi)水、鹽比例嚴重失調(diào),導致代謝紊亂。
三、適當外出
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非出去不可,應在皮膚上涂些防曬護膚品,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好。
四、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fā)皮膚發(fā)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五、飲食不宜過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吃雞、鴨、瘦肉、魚類類等營養(yǎng)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六、午睡時間不宜長
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jīng)會加深抑制,腦內(nèi)血流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熱后“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nèi)熱量反而難以散發(fā),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八、空調(diào)室內(nèi)外溫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調(diào)室內(nèi)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既使天氣再熱,空調(diào)室內(nèi)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屬首飾
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會出現(xiàn)微紅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發(fā)接觸性皮炎。
總結(jié):通過上述的文章對中醫(yī)“以熱制熱”10大法寶和夏季防暑降溫小常識的等知識的詳細介紹,大家應該都對夏季如何做好防暑降溫等事宜有了全面的了解了吧。雖然夏季十分炎熱,但是如果我們能時刻保持舒暢的心情,正確的去看待和處理事務,那么這個夏季很會變得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