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健康小常識有哪些呢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疾病出現(xiàn),很多朋友都飽受病魔的摧殘,并且人們的壽命也在不斷銳減。因此更多的朋友開始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健康常識了,但還是有很多朋友沒有對自身健康引起重視,更別說養(yǎng)生的小常識了。那么養(yǎng)生健康小常識有哪些呢?面對這個大家提出的疑問,接下來的時間就讓我為大家做出一個詳細完整的解答。
人人都知道,如果風寒感冒,熬點“生姜紅糖湯”喝一喝,蓋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覺后就神清氣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實,生姜、紅糖、大蒜、蔥白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我們在吃生姜的時候,感覺味道溫辣,屬于“溫熱”型的中藥。
而“薄荷”(比如我們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則感覺有些涼絲絲,其實,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藥,屬于““寒涼”型的中藥。
中醫(yī)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發(fā)熱屬于熱癥,就用“寒涼”型中藥(比如薄荷),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如果你發(fā)冷屬于寒癥,就用”溫熱“型中藥(比如生姜),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從而恢復健康。
以上,只是最簡單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把疾病和中藥只分為了兩類:熱型、寒型。
事實上,中醫(yī)的分類更加細密些,一般分成五類:風、熱、濕、燥、寒。--這種分法實際上是”五行“的體現(xiàn)。
春天(木月)容易起“風”;夏天(火月)就會炎“熱”;長夏淫雨霏霏產(chǎn)生“濕”氣;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會“寒”。
下面,我們就說說日常生活中常見或者時常聽說的中藥:
祛風藥:能讓“風”型的疾病發(fā)散。
生姜(偏熱);薄荷(偏寒);菊花--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你可能沒想到吧,吃個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fā)散”病邪的作用。
祛熱藥(寒涼藥):能夠驅除“熱性疾病”。
從上面的幾段文字內(nèi)容可以看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養(yǎng)生健康小常識,只是我們都沒有過多的留意和關注罷了。所以在此我衷心希望廣大朋友們能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對自身進行養(yǎng)生保健,同時也需要長期堅持,不能只看不做,這就無疑是紙上談兵和做白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