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癥的防治 飲食療法
(一)應控制的食物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奶制品、麥制品及糧食釀造的酒類中含有餓谷蛋白和酪蛋白對兒童的大腦具有麻醉的作用,能影響兒童的行為、情緒、感知覺等多種生理和心理機能,影響兒童大腦中與語言和聽覺統(tǒng)合有關(guān)的顳葉,并且減少血液里含有的糖分,從而造成大腦反應緩慢。飲食療法的目的就是通過嚴格控制兒童食用某些食品以達到緩解兒童癥狀的目的。以下是應該嚴格控制的孤獨癥兒童所進食的食物。
首先,谷類的食物。并不是所有的谷類食物都在孤獨癥兒童禁食之列,孤獨癥兒童禁食的谷類食物主要是大麥、黑麥和燕麥等制成的食物,但是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經(jīng)常食用的食物。因此,孤獨癥兒童的家長注意盡量避免讓兒童吃比如黑面包、燕麥片之類的食物。只要堅持控制兒童進食此類谷類食物達6-12個月的時間,孤獨癥兒童不適當行為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其次,各種奶制品。奶制品中富含蛋白質(zhì)、維他命和多種礦物質(zhì),尤其是其中的鈣對兒童的身體發(fā)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孤獨癥兒童的特殊性,他們無法徹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從而進一步加重孤獨癥兒童的癥狀。因此,控制孤獨癥兒童不吃或少吃奶制品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除了各種奶制品屬于禁食外,雞蛋、鮮奶蛋糕等食物也同樣富含酪蛋白,這些食物同樣會造成孤獨癥兒童的癥狀的加重。有研究表明,2-4歲孤獨癥兒童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嚴格控制進食奶類食物后,其癥狀改善效果非常明顯。持續(xù)禁食奶制品的時間并不長,大約10-21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營養(yǎng),因此控制兒童禁用各種奶制品時,應注意兒童補充各類營養(yǎng)替代品時,應注意給兒童補充各類營養(yǎng)替代品,如蔬菜、肉類、水果等。
第三 ,含水楊酸鹽量高的食物。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含水楊酸成分高的食物對孤獨癥兒童有嚴重負面作用。原因是在于水楊酸對人體的胃腸道有損傷,會導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含水楊酸鹽量高的食物包括橘子、橙子、柚子、檸檬、番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楊酸。因此,不但平時生活中藥盡量避免吃食物此類食物,即使在兒童感冒發(fā)燒時,也要嚴格控制阿司匹林的使用。
(二) 能夠改善癥狀的食物
與上述相反,有些食物對于孤獨癥兒童癥狀的改善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首先,,含有氨基酸和消化酶多的食物。許多疾病都直接來源于氨基酸的攝入的不平衡。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孤獨癥兒童血液里谷氨酸的水平都比較低,補充適量的谷氨酸對他們有所幫助。在醫(yī)學上,谷氨酸被經(jīng)常作用于促進消化壁絨毛的生長,因此它可以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研究表明,從鳳梨中提取的酶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有效果。其次,含硫酸鹽的食物。硫酸鹽對人體的消化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體胃腸道內(nèi)缺乏硫酸鹽,那么消化道可通透性就會增加,帶著鴉片活性的肽就容易進入血液,自閉癥兒童的癥狀也將惡化。因此在消化過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鹽類的食物都不利于自閉癥的兒童好轉(zhuǎn),這些色素食品包括巧克力、橘子汁、彩色泡泡糖等。因此,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吃這些食物。不但如此,還需給自閉癥兒童補充適量的硫酸鹽。硫酸鹽雖然重要,但它很難在食物中被吸收。不過,他能很好的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因此,家長們可以在自閉癥兒童洗澡水中加些硫酸鎂,幫助兒童吸收硫酸鹽。
及早發(fā)現(xiàn)兒童身上存在的孤獨癥癥狀,一般不是很復雜。家長在哺育幼兒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兒童的表現(xiàn),比較孩子與其他孩子發(fā)育不同的表現(xiàn),如果有疑問應該及時到心理咨詢機構(gòu)咨詢或者到專業(yè)機構(gòu)診治。如果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或有自閉癥傾向,家長既不要驚慌胡亂投醫(yī),也不要聽任其自然發(fā)展,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應是積極的去正規(guī)醫(yī)院配合治療,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害。
一般來說,兒童大腦發(fā)育要經(jīng)歷兩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左右,這時大腦快速生長發(fā)育,腦容量可到達成年人的70%以上,各項功能進步明顯,思維理解能力開始分化;第二階段是7-8歲,這時兒童大腦基本發(fā)育成熟,腦容量也基本接近成人水平,邏輯推理能力增強。兒童孤獨癥發(fā)病的主要特點是思維理解能力減退,尤其是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表現(xiàn)為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梢哉f孤獨癥的最佳治療時機是36-48個月,因為此時大腦的分化剛剛開始,許多功能還不完善,其可塑性是最大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治療成功的幾率最大,效果也最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功能可塑性降低,許多功能分化結(jié)束,再從新分配就很困難,治療效果也隨之降低。有許多家長對孤獨癥的發(fā)病及其預后不是很了解。在中國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即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異常表現(xiàn),也沒有引起重視,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正常兒童,不能切體會到正常兒童的發(fā)育規(guī)律,這也造成了就診時間的推遲。
據(jù)統(tǒng)計,中國孤獨癥患兒平均診斷時間要推遲6個月左右,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疾病的程度加重。還有些醫(yī)生對孤獨癥的認識比較落后,寧可認為是單純的語言發(fā)育遲緩,也不愿承認是孤獨癥,這也人為地推遲了診斷時間。孤獨癥的治療,干預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患兒孤獨癥并不可怕,家長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及早治療,從而為患兒爭取一個最佳的治療時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