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開學焦慮癥”
揮之不去的“開學焦慮癥”
“一個星期總有那么七八天不想上課”
寒假涵蓋了春節(jié),好吃好睡,不少學生在家過著“十二點”的生活:晚上不過十二點睡不著,白天不過十二點起不來。短短一個多月的假期,生物鐘還沒來得及調過來便開學了,這讓很多人直呼“不想上課”。
“放假久了,整個人會比較懶散,隔天突然就要開學上課了,肯定調不過來”,已經大四的陳同學回憶起前三年的大學生活,表示每個學期剛開學那會兒,由于作息習慣還未能及時調整過來,“一個星期總有那么七八天不想上課”。
“床鋪太硬了,我剛開學兩天每晚都失眠,做噩夢”,大三的林同學告訴記者,即使開學后想要刻意調整作息時間,盡快適應開學生活,但學校宿舍睡的是床板,家里睡的是床墊,還不能習慣二者的轉換。睡眠時間不足、質量不高直接影響林同學第二天的上課狀態(tài),“我睡不夠就一直打哈欠,眼睛狂飆淚”,她表示自己很想翹課回宿舍“補眠”。
“很多人提前一周就返校了,而我會等到星期天才收拾行李回去。”與不少外地學生相比,同學顯得更戀家,“臨走前兩個鐘頭才收好行李”。林同學“不想開學”還有另外的原因:上學期曾與一名室友由于作息不同而發(fā)生爭執(zhí)矛盾,“完全不想回學校,不想見到她,不想吵架”。
在外地讀書的大二學生小潘在臨出發(fā)的前一晚仍不愿意收拾行李,“回學校會很焦慮,因為習慣了在家里與從小相知的人相處,自己會比較真實,而回學校后就不能表現得太真實,大家都只是表面熟悉,實際上心理隔閡挺大的”。此外,開學后與男友相隔兩地也讓她焦慮不已,“異地了不能見面,一想到就煩”。
“那些總也修不夠的學分讓人焦慮”
還在上大三的韓同學是醫(yī)學專業(yè)的,這次開學最讓她焦慮的是繁重的課業(yè),“大三下學期的課非常多,而且大部分又是與將來臨床工作緊密相關的專業(yè)課,非常重要”。除了擔心那些總也修不夠的學分外,她也開始考慮大四的實習與未來的發(fā)展前途,“大四要實習了,現在會開始考慮找實習單位,還有畢業(yè)后到底是繼續(xù)讀研還是就業(yè)”,她笑稱自己年齡越大,考慮的東西也會越多,“因為越來越接近畢業(yè),準備接觸社會,那種緊迫感就會越強烈”。
記者采訪發(fā)現,反而是大四學生對開學的感受不那么深刻,“大四下學期都已經沒課了,開學了我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陳同學坦誠,這次“開學”不過是提醒自己是時候交畢業(yè)論文了,“要好好珍惜僅剩半年的大學時光”。
TIPS:運動有助于排解心理壓力
據了解,“開學焦慮癥”是常見的心理現象,多集中于成績優(yōu)異、追求完美的學生和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差的學生群體,其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癥狀。
有專家表示,學生應該在假期中適當地調整作息時間,松弛有度,避免將作業(yè)或是任務堆到開學前才來著手完成,同時適時地進行運動,通過運動排解心理壓力,才能有效地緩解“開學焦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