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大師的養(yǎng)生之道 一花四葉湯
目錄:
第一章 “一花四葉湯”讓您達到“全神”狀態(tài)
第二章 養(yǎng)生切莫貪生
第三章 養(yǎng)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裘老雖從醫(yī)七十多年,但對養(yǎng)生之道,不甚講求。養(yǎng)生保健方法,如太極拳、健身操、氣功靜坐,均無雅興;食品營養(yǎng)、藥物進補,也無意嘗試……那么,他的養(yǎng)生奧秘究竟在哪里呢?
“一花四葉湯”讓您達到“全神”狀態(tài)
裘老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即“全神”,他所說的“全神”是指“神明”的妙用。作為萬物之靈長,人類的“神”是最全面的,人體的生長壯老以及氣血精髓的充養(yǎng)、喜怒哀樂的調(diào)控、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等諸多生理活動,無不依靠“神”來主宰。它具有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修補、自我適應、自我控制四大功能,而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不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因此,要想身強體健,首先要“全神”,而要達到“全神”狀態(tài),必須運用各種修身養(yǎng)性、澄心息慮的方法,使心態(tài)保持恬淡寧靜。裘老開出了一張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一花,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豁達、瀟灑、寬容、厚道。
豁達即胸襟開闊。裘老說:“榮華富貴有什么好稀罕的,即使你多活幾十年,也只是一剎那,任其自然,何必強求。”人只有具備了裘老這樣“富貴于我如浮云”的豁達胸襟,才能看淡得失、心平氣和、形神康泰。
瀟灑原指清高灑脫、不同凡俗之意,而裘老意為輕松、舒暢,即充滿生機、超越自我、身心愉悅,從而有利于健康。
寬容即寬恕,能容納他人。裘老認為,寬容待人是一種美德,也是處理和改善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不但能使人心寬體胖、氣血調(diào)和,而且對于社會的和諧也有重要意義。
厚道即為人處世之道要敦厚、仁厚。裘老經(jīng)常強調(diào),厚道對維護和培養(yǎng)人身元氣有重要作用。厚道最為重要的就是做人要仁厚、樂于助人、扶危救困,同時要常懷感恩與報恩之心,多幫助他人。
養(yǎng)生切莫貪生
裘老有詩云:“養(yǎng)生奧指莫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偉人盡黃土,死生小事不須驚。”
裘老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絕癥者,凡能坦然自若、樂觀開朗地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yī)生診療的,大多抗病力增強,元氣逐漸恢復,病情漸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復。
而越是憂愁、恐懼、怕死的患者,則精神崩潰,氣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惡化。
所以,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長壽。從容、淡定、坦然地面對生活,品味人生,樂天知命。
養(yǎng)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輕重、長短、多少的統(tǒng)稱,它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氣度、節(jié)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個度,養(yǎng)生也不例外。
裘老說,孫思邈提倡“饑中飽,飽中饑”,此為飲食之度;漢代華佗主張“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此為勞逸之度;《黃帝內(nèi)經(jīng)》載,“起居有常,不竭不妄”,此為房事之度;《論語》載,“唯酒無量不及亂”,此為飲酒之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為理財之度;“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此為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為做人之度。
結語:儒家所倡導的“中庸之道”,是指無過無不及,處理事物要恰到好處,這是把握“度”的最高準則?!饵S帝內(nèi)經(jīng)》曾提出“生病起于過用”的觀點,如飲食過飽、情志過用、勞逸過度等均可成為致病之因。裘老提出的養(yǎng)生貴在識度與守度,就是“中庸之道”在養(yǎng)生理論中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