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老人健康 > 正文

        老人用藥最好“摳門”點 同時用藥勿超過5種

        2017-06-20 16:14:3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老年人已成為藥品市場的最大消費人群。據(jù)統(tǒng)計,老年人消費的處方藥品占23%—40%,非處方藥品占40%—50%。但老年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老年人已成為藥品市場的最大消費人群。據(jù)統(tǒng)計,老年人消費的處方藥品占23%—40%,非處方藥品占40%—50%。但老年人用藥的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有文獻報道,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為藥物治療而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專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藥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劑量和用法上都應加以注意。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接觸到藥物,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接觸幾率也越來越大。藥物一般分為兒童型和成人型。老年人生理機能不斷退化,完全不同于年輕人,然而卻沒有完全針對性的老年型藥物。

        目前老年人在服用藥物時,還是按照成人這個模糊概念用藥。從這個角度講,老年人用藥是有別于年輕人的。那么老年人服藥有什么特點?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樣的誤區(qū)?

        混合用藥很危險

        王大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每次要服用多種藥物。最近老人總是感到頭昏,而且頻頻跌倒,檢查后發(fā)現(xiàn)正是由于這些藥物的聯(lián)合副作用,才引起頭昏。這樣的老年患者在臨床上很多見,大多是3種疾病以上的心腦疾病患者,且多是在穩(wěn)定期作為預防保健服用的。

        衛(wèi)生部北京醫(y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同介紹說,導致重復用藥的原因還有很多,所表現(xiàn)出的主要問題一是患者有多種疾病,臨床癥狀多,病因復雜,加之求治心切,常先后在多家醫(yī)院或不同科室就診,出現(xiàn)處方藥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結果就會重復用藥;二是目前治療常見病的合成藥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種或同一類疾病的合成藥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異,但藥名不同,患者自行購藥,幾種同買,買回后又不仔細讀藥品說明書,結果將幾種藥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藥物同服,也是重復用藥的突出現(xiàn)象。

        藥物是一柄“雙刃劍”,幾乎不存在沒有不良反應的藥物。醫(yī)生在使用藥物時對其劑量、療程都是有嚴格標準的。醫(yī)師是針對患者的病情設計治療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藥物也不完全相同。

        重復用藥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嚴重時可致生命危險。因此,使用藥物的過程中,患者應和醫(yī)師或藥師充分溝通,在醫(yī)生指導下并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盡量避免重復用藥所帶來的危害。

        老人用藥應“歲加量減”

        我們經(jīng)常在藥品說明書上看到“小兒酌減”字樣,但許多人卻不了解“酌減”的規(guī)則同樣適用于老人。

        “現(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兒童專用藥,用藥量可按年齡和體重計算,但卻很少能找到‘老年人專用藥’。”張亞同解釋說,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且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體質的差別,對藥物用量個體差異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藥物應用時,要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應的劑量,比較適合自己的劑量。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與青壯年人幾乎沒有區(qū)別,這很容易出問題。就算是治療最簡單的感冒,一個30歲、體重75公斤的成年男子和一個70多歲、體重只有45公斤的老先生,其服藥劑量如果無差別,顯然是極不科學的。

        根據(jù)《中國藥典》規(guī)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藥量相當于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藥劑量。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給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應或中毒,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服藥,年齡大、體重輕、身體情況差的老年人更應酌情減量用藥。另外,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疾病,在用藥時,應先服用治療急、重病癥的藥物,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適當兼顧其他病癥的治療而服用其他藥物,不要多種藥物一起用。“應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藥物類型有關。”

        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

        調查顯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藥少則3—5種,多則7—9種。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似乎都是在嚴格遵守每幾小時需服藥一次的等待中度過的。然而,醫(yī)生卻指出,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對藥物的性能、藥理常識的基本了解,對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盲目吃藥往往會適得其反。

        張亞同說,隨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系統(tǒng)、器官、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在發(fā)生變化。如心臟指數(shù)每年下降0.8%左右,腎血流量每年減少1.9%,肝血流量減少1.5%,腦血流量減少0.4%。70歲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20%—30%,老年人體內(nèi)總水分減少10%—15%。這些機體臟器、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減退,尤其是心、腎功能的減退直接影響了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清除。另有統(tǒng)計資料表明,使用1—5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使用6種以上藥物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可見同時服用大量藥物或長期不規(guī)范用藥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張亞同強調,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y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藥數(shù)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wěn)定后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遵從醫(yī)囑用藥是關鍵

        老年患者對待慢性病,必須遵守醫(yī)囑用藥,切勿在治療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感覺不適才吃藥,稍微好轉就停藥,使藥物治療斷斷續(xù)續(xù),造成病情反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例如治療心絞痛、高血壓的藥物美托洛爾,其使用有嚴格的時間和劑量要求,尤其冠心病患者不能驟然停藥,否則可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動過速;長期用該藥者撤藥時,用量要遞減,至少要經(jīng)過3天,一般需2周。按醫(yī)囑服藥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fā)生的重要保證。

        一般情況下醫(yī)師的處方已經(jīng)考慮到患者的實際病情,是具有專屬性的。但是當患者多科室就診、多處方用藥時,處方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重復用藥或者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隱患,此時您應該在付藥費前向藥師進行咨詢,并讓其對處方的安全、合理性進行審核,以保障用藥安全。“患者取藥后,也應該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在有疑問時一定要向醫(yī)師、藥師咨詢。”張艷秋強調。

        掌握好用藥的最佳時間不僅可以提高藥物療效,而且還能減少不良反應。”北京朝陽醫(yī)院京西院區(qū)藥劑科張艷秋解釋到,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癥,常常忘了服藥或不按時服藥,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xié)助和監(jiān)護下用藥。

        另外,老年人應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藥途徑。首先,口服給藥是一種簡便、安全的給藥方法,應盡量采用。其次,急性疾患可選擇注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等給藥途徑。“一切都應根據(jù)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必要時給予指導或監(jiān)督。”

        自我“治療”不可取

        有些老年人因為患有慢性病,認為久病成醫(yī),所以每當身體出現(xiàn)不適時,總是憑借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進行自我治療。“不經(jīng)確診就隨便用藥或加大用藥劑量,這種做法對體質較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張艷秋透露,老年朋友進行自我治療,說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識,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情況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后果難以預料,所以老年朋友們切勿盲目隨意進行自我“治療”。

        老年人得病,長期、慢性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易出現(xiàn)“亂投醫(yī)”現(xiàn)象。那些未經(jīng)驗證的秘方、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藥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議大家一旦身體出現(xiàn)不適,盡量去醫(yī)院看醫(yī)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對癥下藥。

        同時,張艷秋還奉勸老年朋友,“不要輕信廣告宣傳,忌濫用補藥”。體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很可能適得其反。

        警惕藥物配伍禁忌

        北京朝陽醫(y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谷清認為,針對老年人用藥,有必要掌握和了解一些用藥原則及有關藥物的配伍禁忌問題。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老年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比其它系統(tǒng)更易發(fā)生功能障礙,由于兩種以上的鎮(zhèn)靜催眠藥合用可引起鎮(zhèn)靜過度、共濟失調,神志模糊,在清晨和夜間尤為明顯。因此,不鼓勵老年人常規(guī)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

        心血管系統(tǒng)藥:老年人對強心苷比較敏感,服小劑量即可能出現(xiàn)毒性反應。因此老年人地高辛中毒的發(fā)生率、死亡率均較年輕人高。因此,建議老年人一般給予成人常規(guī)劑量的1/2或1/4,在腎衰竭時更應減量。用藥期間應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血藥濃度監(jiān)測調整劑量。另外,由于老年人對口服抗凝藥敏感,若與抗血小板藥合用則增加出血的危險,必須加以警惕。

        降糖藥:老年糖尿病患者應慎用“受體阻滯劑”,因其可掩蓋低血糖癥狀,使低血糖難于察覺。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降壓藥時,應避免用噻嗪類利尿劑以免引起高血糖癥。

        利尿藥:老年人腎功能減退,易引起低鉀血癥,而補鉀不慎又極易導致高鉀血癥。呋塞米和依他尼酸所致的聽力與前庭的功能損害,可因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而加重,故禁止配伍使用。

        抗生素:老年人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時應注意易出現(xiàn)二重感染,特別是體質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出現(xiàn)。

        “其實,我們要重視非藥物療法,對有些病癥可以不用藥物治療的就不要急于用藥。”谷清說,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失眠、多夢病人,可通過節(jié)制晚間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煙、茶等,而收到良效;老年人精神情緒抑郁,可通過勸慰,心理指導等治療;關節(jié)炎病人可通過體療其效果常比用藥好。

        總之,老年人用藥都應慎重。對需要長期服藥的老年人,應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藥濃度及酸堿平衡狀態(tài),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給藥時間,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最后,專家一致建議,長期服藥的患者要定期到醫(yī)院進行體檢,以便能及時發(fā)現(xiàn)、防止藥物蓄積給您帶來的損害。一般來說45歲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證全面體檢2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據(jù)所患疾病定期檢查身體。對于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患者,更應該定期做專項檢查。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