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fā)燒應該如何用藥
我們知道小兒的身體各個器官還沒有發(fā)育健全,所以小兒是容易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疾病,一旦小兒出現(xiàn)了疾病,我們在用藥上面一定要非常的謹慎才行,例如小兒如果出現(xiàn)了發(fā)燒的癥狀,我們?nèi)绻挥盟幍脑捘敲词呛茈y自我康復的,如果亂用藥的話不但無法起到治療的效果而且還可能對于小兒身體帶來傷害。
孩子發(fā)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藥。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y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這兩類退燒藥雖屬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zhèn)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酰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藥。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藥。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藥,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藥,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用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藥的時間別太長,發(fā)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
小兒一旦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一些病癥,家長當然是非常擔憂的,但是我們不能病急亂用藥,在治療小兒出現(xiàn)的發(fā)燒時一定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小兒發(fā)燒用藥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