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習俗 立夏節(jié)氣不可不玩斗蛋游戲
不久的將來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夏節(jié)氣,立夏是春夏之交,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那么這么重要的日子里有什么有趣的立夏習俗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那么立夏究竟有什么有趣的習俗呢?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斗蛋游戲又是什么吧!
立夏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于孩子頸上。
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
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
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
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
鄉(xiāng)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
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
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yōu)榱讼奂?,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上海有立夏吃蛋的風俗
在上海,說起立夏當天最經典的食物,就屬“立夏蛋”了。“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 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
女媧娘娘告訴 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jié)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除了吃蛋、掛蛋,以前小朋友之間還流行“斗蛋”。“每人拿個雞蛋,互相碰一下,蛋殼不碎的那個就算贏,然后贏的人再去找別人斗。”
說起小時玩的“斗蛋”,有人還是記憶猶新,“玩的時候經常有人賴皮,所以吵架也免不了,很好玩。”斗蛋的時候拿鵝蛋的最占便宜,因為鵝蛋蛋殼更厚更硬,而那個年代,誰要是拿了咸鴨蛋,絕對是“大戶”。
民俗專家介紹說,在傳統(tǒng)上,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立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氣,各地也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除了立夏吃蛋,上海還有“節(jié)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各種洋節(jié)紛紛“搶灘”的同時,農歷的節(jié)氣節(jié)日卻越來越沒落,尤其是年輕人已經很少關注節(jié)氣,“其實對這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還是應該加強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
立夏酷暑將至,雷雨頻繁降臨。立夏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同時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立夏中的“立”字代表著起始,意思是夏天即將開始了。立夏這一天民間流傳著不少獨特好吃的食物,那么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tǒng)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后,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壓制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2、麥蠶
立夏節(jié),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qū)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咸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3、雞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
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癥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yǎng)心的功能。
4、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并不是菜市場現(xiàn)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
吃“腳骨筍”的重點在于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5、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tǒng),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結語:每一個節(jié)氣都有著自己的習俗特色,我們在立夏節(jié)氣經常會玩斗蛋游戲,不經好玩有趣,同時又不缺乏美好的祝福,今天給大家講解了關于立夏的斗蛋游戲和一些風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