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yǎng)生 五行人養(yǎng)生保健要點
小暑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暑代表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意味著還沒到最熱的時候,但是這個時期的太陽也是不容小覷的,不同類型的人在小暑養(yǎng)生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來就一起去看看吧。
小暑養(yǎng)生
五行人小暑季節(jié)養(yǎng)生保健的要點
1、金形人:清熱祛濕消暑
a、精神調(diào)養(yǎng):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愉悅的精神,心境盡量放平靜一些。
b、起居調(diào)養(yǎng):避免烈日下長時間勞作,慎防中暑,同時夜臥貪涼,以防外邪侵襲而引發(fā)外感病。
c、運動調(diào)養(yǎng):宜進行低強度的以伸展運動為主的運動,如八段錦、廣播體操等,以微有汗出為度。參考文章:如何預防運動損傷?
d、飲食調(diào)養(yǎng):宜多吃益氣養(yǎng)陰,消暑生津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參、綠豆、玉竹、石斛等。
小暑吃什么好呢?藥膳可選擇薏苡仁橘皮粥: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棗10枚,粳米200克。將薏苡仁、玉竹、橘皮與淘洗干凈的粳米同置于鍋內(nèi),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爛粥稠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熱祛濕,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小暑節(jié)氣的食譜
2、木形人:釣魚賞花,怡養(yǎng)性情
a、精神調(diào)養(yǎng):多參加釣魚、唱歌、下棋、賞花等文娛活動,陶冶性情,避免情緒低落。
b、起居調(diào)養(yǎng):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氣傷津;睡好子午覺,保持精力充沛。
c、運動調(diào)養(yǎng):可進行低強度運,如散步、八段錦等,以不疲倦為度。文章鏈接:心腦血管疾病能游泳嗎?
d、飲食調(diào)養(yǎng):夏天吃什么解暑呢?專家介紹說,宜進食具有清熱祛暑、利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可多飲西洋參茶、生脈飲、綠豆冬瓜茶等。
防中暑健康飲食:藥膳可選擇夏枯草瘦肉湯。具體做法是,夏枯草30克,豬瘦肉120克,法夏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將夏枯草、法夏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時,加精鹽、味精,再煮一沸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肝瀉火、消暑利濕的功效。>>>小暑時節(jié)吃啥最好?
3、水形人:溫養(yǎng)脾胃,忌過食生冷
a、精神調(diào)養(yǎng):心情煩躁是不可取的,要保持心境平靜如水,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
b、起居調(diào)養(yǎng):睡好子午覺,保持適當午睡時間;避免汗出當風,以防寒濕入侵。
小暑節(jié)氣養(yǎng)生
c、運動調(diào)養(yǎng):可在清晨或傍晚進行低強度運動,避免過度汗出,傷津耗氣。
d、飲食調(diào)養(yǎng):忌過食生冷、不知饑飽,宜多進食溫軟食物,溫養(yǎng)脾胃,可多飲米湯,砂仁、法夏、苡米、芡實、紅豆、扁豆等。
中醫(yī)養(yǎng)生小常識:藥膳可選擇赤小豆雞內(nèi)金荷葉粥:赤小豆30克,雞內(nèi)金10克,鮮荷葉1張,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將鮮荷葉洗凈,切碎,連同雞內(nèi)金一同放入砂鍋,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澆沸,小火熬煮20分鐘,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鐘,去渣取汁。將淘洗干凈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藥汁中,添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這個小偏方有健脾利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4、火形人:清熱消暑,益氣生津
a、精神調(diào)養(yǎng):戒怒戒躁,保持心境平靜。小編提示:心情煩躁怎么辦?
b、起居調(diào)養(yǎng):適當午睡,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下長時間勞作,以防中暑。
c、運動調(diào)養(yǎng):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避免運動后立即洗涼水澡,以防寒濕入侵,引起感冒。>>>小暑后養(yǎng)生保健必過“6道關”
d、飲食調(diào)養(yǎng):小暑大暑季節(jié),避免進食太飽,可多食具有清熱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可多喝生脈飲,如西瓜、綠豆、荸薺、西洋參、薏苡仁、白茅根等。溫馨提示:2012年小暑是什么時候?
健康生活小貼士:藥膳可選擇茯苓薏苡赤豆粥:茯苓2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將赤小豆、茯苓、薏苡仁洗凈。粳米淘洗干凈。赤小豆浸泡半天。將赤小豆、薏苡仁與茯苓一起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赤小豆酥爛,加白糖少許稍煮即成。這個治病小偏方有化濁利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5、土形人:防暑濕
a、精神調(diào)養(yǎng):戒怒戒躁,以防情緒中暑。要勞逸結(jié)合,以防惱怒傷肝、憂思傷脾。相關推薦:心情不好怎么辦?
b、起居調(diào)養(yǎng):避免夜臥受涼,汗出當風,以防出現(xiàn)感冒、濕疹等疾病;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小編推薦:喝啤酒解暑嗎?
c、運動調(diào)養(yǎng):避免高強度運動,尤其避免運動后立即飲冷飲或洗涼水澡,避免損傷脾胃或寒濕入侵而出現(xiàn)感冒、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鏈接文章:暑期需防旅途綜合癥。>>>小暑要吃苦 養(yǎng)生要養(yǎng)陽
d、飲食調(diào)養(yǎng):多食溫軟食物,避免饑飽失調(diào),可多吃健脾化濕、益氣消暑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小米綠豆粥、綠豆湯、春砂仁、法夏、白寇仁、扁豆、冬瓜、西洋參等。
夏天怎樣防中暑?藥膳可選擇三豆鰍魚湯。做法如下:泥鰍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炮姜10克,生姜5片。將泥鰍放入清水內(nèi),吐凈泥土,宰殺,去鰓及內(nèi)臟,洗凈。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凈備用;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將泥鰍放入鍋中煎至7分熟后盛起備用。接下來的行動是,將煎過的泥鰍與洗凈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diào)入適量精鹽即成。這個食療偏方有清暑祛濕,健脾益腎的功效。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時,小暑節(jié)氣開始。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xiàn)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毙∈顣r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jīng)·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蔽闹兴f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五行人小暑節(jié)調(diào)養(yǎng)方法不一 需對號入座
小暑到來,標志著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說法?!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六月節(jié)……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群芳譜》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贝藭r,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農(nóng)諺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人們常說“熱在三伏”。中國歷法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靶∈钸^,每日熱三分”,小暑節(jié)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之時,雨熱同季”,雨與小暑有著相依為命的關系,金代詩人龐鑄《喜夏》詩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gt;>>“小暑”養(yǎng)生 滋陰清熱食譜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稱為“伏汛”。俗話說“伏天的雨,鍋里的米”,伏汛會對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響,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說,意為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澇。在江南,小暑時節(jié)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小暑一聲雷,倒轉(zhuǎn)半月做黃梅”,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故農(nóng)諺說“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江蘇有小暑日忌西南風的說法,農(nóng)諺“小暑西南風,三車勿動”,三車是指油車、軋花車、碾米的風車,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風和東南風的交匯機會多,主年景不好,農(nóng)作物歉收,風車、軋車、油車都不動了。
結(jié)語:雖然天氣還不是最炎熱的時候,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多加注意對于太陽的防曬,所以大家在外出的時候一定做好防曬工作,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