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會戰(zhàn)對抗戰(zhàn)的意義 華北地區(qū)最堅決的抵抗
在平型關戰(zhàn)斗中,由于正面布防的友軍沒有按預定計劃出擊,失去了消滅更多敵人的機會,平型關正面的日軍得到從渾源南下的日軍的增援,穩(wěn)住了陣腳。同時,內長城線上日軍突破茹越口和陽方口,從東西兩側向雁門關迂回。10月2日,雁門關失守,對太原形成強大威脅。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其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戰(zhàn)略意義相當重要。日寇一旦占領太原,可沿同蒲路直下黃河,進逼潼關,威脅西安。
10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命令其華北方面軍,“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zhàn)占領太原”。華北方面軍當夜下令第五師集結代縣,擔任攻占太原任務,并命向保定轉進之第九旅抽出兩個大隊,經平綏線運至大同歸還建制。為統(tǒng)一晉北作戰(zhàn)指揮,將位于內長城以南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等4個半旅,劃歸第五師師長坂垣征四郎指揮。這樣,晉北日軍共約3個師,7萬余人,虎視眈眈對準太原。
蔣介石和閻錫山為挽救山西戰(zhàn)局危機,保衛(wèi)太原,決定利用忻口進行正面防御,阻敵南下,于是著名的忻口、太原會戰(zhàn)開始了。
(一)忻口作戰(zhàn)
為阻止日軍南下,蔣介石和閻錫山以衛(wèi)立煌為前敵總指揮,調集4個集團軍首先組織忻口會戰(zhàn)。忻口右托太行山,左倚云中山,地勢險要,是太原北面的最后一道門戶。中國軍隊防御的具體部署是:以衛(wèi)立煌率領的第十四集團軍組成中央兵團,扼守崞縣、原平至忻口一帶地區(qū);以朱德率領的第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在五臺山至峪口一線設防,阻擊敵人;以楊愛源率領的第六集團軍,在寧武山區(qū)的黑峪村至陽方口一線占領陣地;以傅作義率領的第七集團軍為預備兵團,控制定襄、忻縣、太原一線并機動。
為爭取忻口作戰(zhàn)的勝利,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曾就忻口作戰(zhàn)的方針,于10月6日,向第一、二戰(zhàn)區(qū)和南京軍事當局提出建議。毛澤東判斷,進入山西之敵總數不過兩個半師團,敵在沿途須分兵守備。因此,到達忻口一帶作戰(zhàn)者不過一個師團左右。如果我方部署適當,有可能破壞敵之進攻,甚至逼敵部分地后退。他指出此戰(zhàn)役的關鍵在下列三點:(一)娘子關、九龍關的堅守。敵占石家莊后,將向西進攻。故上述二關須集結重兵堅守,以使主力在晉北取得勝利;(二)正面忻口地區(qū)之守備與出擊,出擊是主要的;(三)對敵后方及交通線之破壞。并命令八路軍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師全力協(xié)助友軍作戰(zhàn)。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朱德、彭德懷于10月6、7日,令第一一五師協(xié)同友軍向平型關、大營鎮(zhèn)之敵進攻,相機襲取渾源、應縣,斷絕茹越口、繁峙之間的交通;令第一二〇師以主力向岱岳鎮(zhèn)(今山陰縣)以西山地出動,斷絕大同與雁門關之間的交通,以第三五八旅主力配合友軍夾擊寧武以南之敵;令第一二九師主力進到正太鐵路之壽陽、平定地區(qū),積極鉗制與打擊西進之敵。
10月1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千余人由繁峙向陽明堡進攻,與中國第十九軍一部激戰(zhàn),侵入陽明堡。2日,在飛機支援下開始進攻崞縣。4日,日軍混成第十五旅由崞縣迂回,向原平鎮(zhèn)猛攻。第二戰(zhàn)區(qū)長官部為使主力部隊有充裕時間集結忻口與敵決戰(zhàn),下令“死守崞縣、原平,以待后續(xù)部隊到達”。5日、6日兩日,日軍集中炮火對崞縣中國守軍猛烈轟擊,陣地被毀殆盡,第十九軍第四〇七團官兵傷亡極為慘重。7日,圍攻崞縣之日軍增加到五六千人,以飛機20余架、野重炮30余門對縣城狂轟濫炸達6小時。第四一〇團從團長到士兵,全部陣亡。入夜,中國守軍各高級軍官率所部親自參加堵?lián)?,日軍仍有增無已,無法挽回敗局。8日凌晨,崞縣陷落。
堅守原平鎮(zhèn)的是第三十四軍第一九六旅,雖兵力單薄,但士氣旺盛,官兵們誓與陣地共存亡。旅長姜玉貞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后,立刻進行部署。各部隊剛剛進入陣地不久,日軍就尾追上來。進入原平的是坂垣師的主力,天上有飛機掩護,地上有大炮、坦克開路,可守軍只有為數不多的迫擊炮。原平又是一座小城,沒有堅固的工事。但是,他們必須堅守陣地7天。
日軍從10月1日起就用大炮開始猛轟守軍的陣地。6日增加兵力,并以飛機、炮兵支援,反復進攻,均未得逞。日軍惱羞成怒,動用飛機大炮輪番轟炸,開動坦克在陣地前橫沖直撞。中國守軍的工事被炸塌,被迫進入城內防守。日軍乘機占領原平城的東半部,中國守軍死守原平城的西半部。兩軍一街之隔,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一直堅持到10月7日堅守任務完成后,姜玉貞帶領全旅官兵又苦撐了3天。11日下午接到撤退命令,姜玉貞才帶領殘部從日軍比較薄弱的城西一角沖了出去。他手掄大刀,左砍右殺,殺得日軍抱頭鼠竄。眼看部隊就要沖過陣地了,一發(fā)炮彈落在姜玉貞身旁。這位忠勇將軍終于在堅守了11天的陣地上,流盡最后一滴血。
在崞縣、原平保衛(wèi)戰(zhàn)激烈進行的同時,八路軍各部隊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部署,向敵側后展開了主動的攻擊。10月1日,第一二〇師雁北支隊襲占朔縣以北之井坪鎮(zhèn)(今平魯縣城),4日又收復平魯縣城(今平魯鎮(zhèn))。接著對同蒲鐵路朔縣至大同段展開破襲戰(zhàn),10日在辛莊伏擊敵運輸隊,隨即逼近大同。10月8日,第一二〇師主力夜襲寧武縣城。10日,第一一五師獨立團攻占淶源縣城。但崞縣、原平的相繼失守,使忻口處于日軍的直接攻擊之下。忻口是太原的大門,此處倘若不保,日軍就可長驅南下,直抵太原。10月12日,中國左、中、右三路集團軍已到達忻口附近占領陣地。閻錫山又命令傅作義率領預備集團軍第三十五、第六十一軍、獨立第二旅、第三旅等部開赴忻口,加入中央集團軍作戰(zhàn)。同時調整軍事部署,將中央集團軍分為三個兵團,以劉茂恩指揮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第三十三軍等部,組成右翼兵團;以郝夢齡指揮第九、第十九、第三十五、第六十一軍等部,組成中央兵團;以李默庵指揮第十四軍及第六十六、第七十一、第八十五等師,組成左翼兵團;以衛(wèi)立煌為前敵總司令,統(tǒng)一指揮三個兵團在忻口一線作戰(zhàn)。
13日晨,日軍出動30余架飛機和大批坦克、火炮掩護步兵5000余人,對中國軍隊忻口防線實行中央突破,猛攻南懷化陣地。14日,南懷化至靈山的主陣地被敵突破。16日,衛(wèi)立煌調5個旅反攻南懷化。中國守軍奮勇抗敵,曾一度將侵入南懷化之勁敵殲滅。在艱苦的攻守激戰(zhàn)中,中路兵團指揮官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壯烈犧牲。
郝夢齡原在大后方學習,他主動要求上前線,臨行時已“抱定犧牲”之決心,在戰(zhàn)斗中率領部隊奮勇抵抗,犧牲時年僅39歲。人們從他的遺物中找到他在火線上留給夫人劇紉秋的最后遺囑,其中說:“余自武漢出發(fā)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zhàn)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酄奚嘤袠s,為軍人者,對國際戰(zhàn)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郝夢齡犧牲后,中日雙方繼續(xù)在南懷化展開拉鋸戰(zhàn)。中國守軍頑強奮戰(zhàn),寸土不讓。晉軍用太原兵工廠自制的8萬多發(fā)炮彈猛烈回擊日軍,山西生產的手擲彈、手雷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炸得日軍抱頭鼠竄,尸橫遍野。當地成百上千的老百姓自發(fā)地組織起來支援前線,抬傷員、挖戰(zhàn)壕,與戰(zhàn)士們一起穿梭在火線上。當守軍的手擲彈、手雷打光時,各村百姓紛紛將自己家藏的刀、矛、鋼叉等武器送給戰(zhàn)士們,和敵人展開肉搏戰(zhàn)。整個山西戰(zhàn)場出現氣壯山河的全民抗日局面。
在保衛(wèi)忻口的戰(zhàn)斗中,八路軍在朱德的指揮下,在敵主力之側翼和后方,密切配合友軍襲擊敵軍。10月13日至14日,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在小寨村斷絕日軍交通,15日截獲敵援軍汽車130余輛,殲敵200余人,接著夜襲團城口,隨后收復平型關及渾源縣城。其六八八團還夜襲沙河鎮(zhèn)日軍,繳獲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16日,第一一五師之獨立團和騎兵營,在廣靈南設伏,襲擊日軍,并乘勝收復廣靈、淶源、蔚縣、靈丘、易縣、陽原等縣城。18日,攻克曲陽縣城,同日,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團還攻克繁峙縣城。19日,第一一五師之第三四三旅向繁峙守敵發(fā)起攻擊,也一舉攻克數城。至29日,騎兵營又接連收復平山、唐縣、完縣等縣城,對平漢路北段日軍交通造成了嚴重威脅。至此,第一一五師共收復縣城10座,切斷了張家口至代縣間日軍的后方補給線。
第一二〇師在日軍的右翼及后方支援友軍作戰(zhàn),12日在崞縣十里鋪,13日在寧武,14日在大牛店、南北大常及永興村等地與日軍激戰(zhàn),斃傷大量敵軍。特別是18日,第一二〇師第三五八旅在雁門關以南的黑石溝地區(qū)設伏,擊斃日軍300余人,擊毀汽車20余輛,并收復了雁門關,切斷了日軍的交通線。23日,第三五九旅還在陽明堡西南之王董堡伏擊日軍運輸隊,擊敵汽車7輛。通過不斷襲擾,使敵交通運輸線陷入癱瘓。
由于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切斷了日軍的交通運輸,使日軍的物資供應頓加困難,不得不借飛機輸送給養(yǎng)。衛(wèi)立煌于10月24日給蔣介石的密電即說:“敵自雁門被截斷,糧秣極感困難,現向地方征發(fā)雜糧中。”第一二九師也傳來勝利捷報。該師先頭部隊第七六九團在崞縣以東襲擊敵人翼側時,發(fā)現陽明堡地區(qū)日軍飛機頻繁起落,輪番轟炸友軍忻口陣地,遂決心夜襲該機場。為摸清機場日軍的防衛(wèi)情況,該團在當地群眾的協(xié)助下,由團長陳錫聯(lián)帶主攻營的連以上干部,化裝成民工,混在修機場的群眾中,對機場情況進行了調查。他們發(fā)現敵軍機場上停放24架飛機,周圍設有防衛(wèi)工事,200名日軍戒備森嚴把守。19日夜,第七六九團以第三營襲擊機場,以第一營鉗制崞縣之敵,以第二營為預備隊。第三營潛入機場后,突然發(fā)起攻擊,以密集手榴彈襲擊停機坪內的飛機。日軍守備隊從夢中驚醒,瘋狂進行反撲。僅經1小時沖殺搏斗,英勇的八路軍戰(zhàn)士就將停放于機場的24架飛機全部炸毀,殲滅日軍百余人,順利撤出戰(zhàn)斗。這一重大勝利使中國軍隊在忻口的作戰(zhàn)中大受裨益,頓時減輕了空中威脅。日軍地面部隊失去空中優(yōu)勢的掩護和空中運輸補給,士氣更為低落,在十余天的進攻中毫無進展,傷亡慘重,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在這次偷襲中,八路軍傷亡30余人,營長趙崇德光榮犧牲。
國民政府對八路軍在保衛(wèi)忻口的戰(zhàn)役中積極配合,并不斷取得奇勝非常滿意。10月17日,連發(fā)兩電表示嘉獎。第一封電報說:“接誦捷報,無任欣慰,著即傳諭嘉獎?!钡诙怆妶蟮膬热菔牵骸百F部林師及張旅屢建奇功,強寇迭遭重創(chuàng),深堪嘉慰,仍希繼續(xù)努力,以竟全功為要?!钡牵寺奋娫趥纫淼挠⒂伦鲬?zhàn),并不能扭轉會戰(zhàn)主戰(zhàn)場全局的局面。以后因晉東娘子關的失守,忻口守軍不得不全線撤退。
(二)娘子關作戰(zhàn)
日軍在忻口以北受阻后,為使第五師擺脫困境,轉而加強晉東的攻勢。沿平漢路南下的敵人,在攻克石家莊之后,以第二十師團為主力,在第一〇八師、第一〇九師各一部的配合下,分左右兩路沿正太路西犯,相機奪取太原。
日軍的這一行動,使晉東娘子關地區(qū)的作戰(zhàn)頓時趨于緊張。娘子關為晉東之重要門戶,扼守在正太路上,倘若失守,則太原東邊門戶洞開,因而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在會戰(zhàn)開始前,毛澤東就指出了娘子關的重要性,建議國民政府派重兵扼守此地。然而這一重要建議沒有被國民政府完全采納,直到日軍逼近后,國民政府才加強了對娘子關方向的防務。第一戰(zhàn)區(qū)于10月9日令第二十七路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三軍及第十七師等部趕赴娘子關。10日,第二戰(zhàn)區(qū)決定副司令長官黃紹竑赴娘子關指揮該方向作戰(zhàn)。
從10月12日起,日軍沿正太路西攻井陘、舊關,中國守軍雖頑強抵抗,未能阻擋日軍進攻步伐。14日,守軍第十七師等部向舊關以北要點反擊,曾一度占領核桃園等地,殲敵一部。經兩日激戰(zhàn),共斃傷日軍500余名。15日,第二戰(zhàn)區(qū)決定娘子關方面的作戰(zhàn)指揮統(tǒng)由第二十六路軍總司令孫連仲負責。16日至19日,守軍多次向舊關附近要點攻擊,雖有進展,但在日軍地面、空中優(yōu)勢火力下實施反擊,遭受嚴重傷亡,不得不撤回原地。此后,日軍后續(xù)部隊逐次到達,全線轉入進攻,中國守軍陣地多處被突破。22日,孫連仲急電軍委會,要求急調生力軍增援。
在此緊急情況下,八路軍總部令第一二九師火速向娘子關增援。該師于10月18日進抵平定以東后,即向娘子關東南日軍之側后挺進,尋機殲敵。22日夜,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八旅第七七二團襲擊娘子關以東長生口之日軍,斃傷其30余名。此時,日軍左縱隊已迂回向平定方向前進。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即迎敵而進,23日在東石門阻擊敵人,斃傷日軍200余人;24日在馬山村等地襲擊敵人,斃傷其百余名。26日,第三八六旅旅長陳賡親率第七七二團在東石門以西設伏。當日軍第二十師輜重部隊800余人在其200余名步兵掩護下進入伏區(qū)時,伏擊部隊從大道南側的高地以猛烈火力襲擊敵人,隨即與敵人展開激烈搏斗。經2小時激戰(zhàn),擊斃日軍300余人,繳獲騾馬300余匹和大批軍用物資。28日該團在七亙村再次伏擊敵人,斃敵百余名,繳獲騾馬數十匹。
由于日軍左翼迂回縱隊屢遭打擊,進展遲緩,進攻娘子關之日軍得不到策應,攻擊未奏效。25日日軍乘中國守軍換防之際,全線發(fā)起進攻。守軍猝不及防,連失陣地,26日娘子關失陷,晉東戰(zhàn)局急轉直下。日軍主力沿正太路及其南側,分數路西進,守軍接連后退,形勢危急。為阻止和遲滯日軍迅速西進,暫時穩(wěn)定晉東戰(zhàn)局,八路軍總部于10月28日率第一一五師師部及第三四三旅由五臺南移,30日到達平定西南地區(qū)。11月2日,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在師長劉伯承、旅長陳賡率領下,于昔陽東南之黃崖底一帶伏擊,向昔陽進犯日軍一個營被斃傷300余人,戰(zhàn)馬300多匹。4日,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在旅長陳光指揮下,對進至廣陽的日軍輜重隊進行攻擊,殲滅日軍近千人,繳獲騾馬700余匹、步槍700余支和大批軍用物資。7日,第一二九師主力還在第一一五師一部配合下,于廣陽以東之戶封村伏擊敵人,斃傷日軍250余人。與此同時,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和第一一五師還配合國民黨軍隊抵抗日軍的追擊,協(xié)助曾萬鐘部、鄧錫侯部和王奇峰騎兵第四師等突破日軍的包圍,脫離險境。
日軍于10月29日占領正太鐵路附近之平定,繼續(xù)西犯。11月1日,閻錫山命令忻口作戰(zhàn)部隊放棄陣地,向太原城北青龍鎮(zhèn)、天門關之線轉移,協(xié)同傅作義防守太原。11月6日,晉北、晉東之敵均迫近太原城下,從三面猛攻太原城垣。敵機輪番轟炸,太原城內一片火海,守軍傷亡慘重。7日,日軍東、北兩路在太原會師,對太原形成四面包圍。8日,日軍在飛機、大炮支援下,繼續(xù)攻城,突破城垣東北角及西北角。東北兩城守兵誓死不退,一面拼殺入城之敵,一面封鎖城墻各口。敵我皆爭取最后勝利,死亡異常慘重。由于守軍的奮勇截擊,將進城之敵擊退。黃昏后,日軍向城內空降大批兵力,并四出襲擊。21時,守軍不得不從南門突圍,太原城遂陷于日軍之手。
忻口、太原保衛(wèi)戰(zhàn)堅持了1個多月。由于中國軍民(包括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的英勇戰(zhàn)斗,給日軍精銳的坂垣第五師以沉重的打擊。此次戰(zhàn)役,共斃傷日軍兩萬之眾,中國守軍傷亡約7.5萬人(其中八路軍傷亡約6000人)。這一戰(zhàn)役雖因國民黨軍事當局在作戰(zhàn)指導上有嚴重失誤,導致娘子關作戰(zhàn)失利,使日軍得以由被動轉為主動,攻占了太原,但仍不失為華北地區(qū)抵抗最堅決、最持久,戰(zhàn)績最顯著的會戰(zhàn)之一,而且是國共雙方軍隊配合得最好的一次會戰(zhàn)。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太原會戰(zhàn)失敗的原因 娘子關一線被突破全線崩潰
- 2徐州會戰(zhàn)簡介 日軍攻占南京后企圖打通津浦線
- 3徐州會戰(zhàn)時間及經過 徐州會戰(zhàn)爆發(fā)的歷史原因
- 41938徐州會戰(zhàn) 臺兒莊中國軍隊首次擊敗侵華日軍
- 5徐州會戰(zhàn)日方的戰(zhàn)略企圖 速戰(zhàn)速決之后攻占武漢
- 6徐州會戰(zhàn)傷亡人數 我軍傷亡6.5萬人換來首次勝利
- 7徐州會戰(zhàn)的意義 首挫日軍為武漢會戰(zhàn)贏得時間
- 8徐州會戰(zhàn)中的空城計 李宗仁巧計避免了全軍覆沒
- 9中國最后一位世襲王爺去世 新疆的末代庫車王
- 10韓復榘之子憶朝戰(zhàn) 宣傳隊去前沿掛宣傳品戰(zhàn)死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