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龍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玉帝“削藩”之舉?
涇河龍王,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權(quán)勢一方、威風(fēng)一方。但就是這樣一個龍王,卻因為違反天條被斬。
表面上看是袁守誠精通卜卦之術(shù),能算出玉帝旨意,而涇河龍王愚蠢至極,自尋死路。但這有點不符合常理,因為凡人怎么可能隨意揣度出玉皇大帝的想法?這不但不符合神魔小說一貫的傳統(tǒng),也威脅到天庭在三界的統(tǒng)治。
實際上,是涇河龍王做了某些事情,諸如管轄水域最大,廣結(jié)黨羽、裙帶聯(lián)姻家族勢力越來越大、任人唯親等,得罪了玉皇大帝,讓玉帝不爽,這才動了殺心,但一直苦于沒有正當(dāng)?shù)慕杩冢钡烬埻跖c袁守誠定下賭約。
若憑真實的實力,涇河龍王真的是輸給袁守誠的嗎?我看未必!袁守誠應(yīng)該是玉帝在人間安排的一個密探或是間諜,監(jiān)控人間的一些情況(不要說他是觀音變的),要不然他怎么會如此準(zhǔn)確的算出玉帝的旨意?又如何知道龍王會被魏征斬殺?這部分原著有所介紹:守誠猶公然不懼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只怕你倒有個死罪哩!別人好瞞,只是難瞞我也。我認(rèn)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克了點數(shù),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臺’上,恐難免一刀,你還在此罵我?”
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征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dāng)急急去告當(dāng)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p>
作為司雨大龍神,對降雨時辰和點數(shù),涇河龍王是有獨立的決定權(quán)的,要是每次降雨都是玉帝下旨的話,他是不可能那么信心滿滿地去跟袁守誠打賭的。可是這件事卻給了玉皇大帝一個絕佳的機會,于是他特意下旨,時辰和點數(shù)完全依照袁守誠的說法,目的就是要刺激龍王犯錯。
或許玉帝早就算準(zhǔn)了涇河龍王爭強好勝,必然會更改時辰和點數(shù)??蛇@里就又有一個問題,既然違背了玉帝旨意是會犯下死罪的,那么龍王怎么敢這么做呢?
一是天庭的規(guī)定一向是流于表象、監(jiān)管也不是很到位,處罰高舉輕落,最多是調(diào)離崗位,不會丟掉性命。崔判官私改李世民陽壽,私借陰間庫銀,不也相安無事嗎?
二是涇河龍王認(rèn)為與袁守誠打賭必贏無疑?;蛘呔退爿斄?,觸犯天規(guī),憑借人脈廣,根子硬,關(guān)鍵時刻也能搞定。
為什么說龍王認(rèn)為袁守誠的必輸,一是他認(rèn)為自己是司雨大龍神,下不下雨自己有權(quán)做主;二是認(rèn)為這個雨量純屬扯淡,三尺三寸,這還是下雨嗎?這是要水淹長安城??!(唐朝分大尺、小尺,大尺約30厘米,小尺約24厘米多。)
三是玉帝在龍王身邊的另一暗探鰣軍師的吹捧和叢恿(本文不做論述,請讀者腦洞大開自行聯(lián)想)。
但涇河龍王沒想到這次玉帝玩真的了。
所以說,龍王之死應(yīng)該是玉帝的削藩之舉,如同后世吳三桂之死一樣,無所謂對錯,只是想讓你死。
所以,做人要低調(diào),活著才是硬道理,個人安危、家庭幸福才是最終目標(biāo),不管官當(dāng)多大、錢有多少,平安就是福。
借用電影《大笑江湖》中的一句臺詞為本文作結(jié):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別太放肆,沒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