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漢匈和親有什么歷史意義?得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2017-01-06 10:50: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漢匈力量對比的這種劇烈變化以至遞轉,使?jié)h匈和親的內容與形式也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匈奴經過連年的軍事打擊,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

        漢匈力量對比的這種劇烈變化以至遞轉,使?jié)h匈和親的內容與形式也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匈奴經過連年的軍事打擊,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響,因而希望息戰(zhàn)和平,重建和親,即漢仍像以前那樣向匈奴稱臣納貢,匈奴兵不南犯。漢武帝不反對和親,但他希望的和親則是要匈奴臣屬于漢,遣子入侍為質,與其他藩國一樣待遇,漢匈地位完全顛倒。雙方為此僵持了數(shù)十年。漢宣帝時期,匈奴遭鄰國多次攻擊,“人民死者十三,畜產十五”,屬國解體。又因內部五單于爭立,戰(zhàn)亂不已。呼韓邪單于戰(zhàn)敗窮困,為郅支單于所逼,乃決計歸漢。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韓邪遣子右賢王入漢作“質子”。

        甘露三年,呼韓邪親自到長安入朝宣帝。宣帝對他優(yōu)禮相加,儀節(jié)高于其他藩國和諸侯王。又從經濟上和軍事上給他以幫助,使呼韓邪部漸漸恢復發(fā)展,至元帝初年重返北庭,恢復故土,收集余民,政權開始安定下來。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陳湯等率屯田士兵與西域諸國聯(lián)軍攻殺遠逃別康居的郅支單于。呼韓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對頭已滅,怕的是漢王朝下一個消滅目標指向自己。

        思來想去,終于于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入朝長安,提出愿與漢室通婚結為親戚。元帝應允,即以宮女、待詔掖庭的王嬙(王昭君)賜予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即以其為“寧胡閼氏”。又上書元帝,愿意承擔為漢王朝守邊的任務,建議撤除漢王朝邊塞吏卒,以省減漢民徭役負擔。雖然漢元帝沒有答應呼韓邪的建議,但雙方和平相處,史稱漢朝“邊域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边@種局面一直維持到西漢末。

        昭君和番,給漢匈雙方都帶來了邊陲和平,生產發(fā)展、生活安定,經濟文化交流加強的良好結果。但是應該注意到,這時的和親已與漢初的和親根本不同了。漢初是漢王朝向匈奴求和親,以漢宗室女和大量財物奉獻匈奴單于,意在以暫時的屈辱,換取寶貴的休養(yǎng)生息時間,是一種被動的、迫不得已的措施,即使如此,其后果仍然是阻不住匈奴歷年的南下殺戮搶掠。而此時的和親則是匈奴在自身虛弱,懾于漢王朝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情況下,主動向漢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漢王朝已不是以莊重的對等婚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單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態(tài)賜漢室宮女于匈奴單于。其目的則是要在其恩威的情況下,使匈奴永遠臣服于漢朝。所以說,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基本上可以說是處理敵對國家間的一種政策。

        和親后有什么效果?

        從漢高祖九年至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是屬于西漢和親政策的第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和親,意在以漢匈姻親關系和相當數(shù)目的財物來換取匈奴停止對漢邊境的掠奪,以便爭取時間休養(yǎng)生息,增強國力。

        然而,漢初的和親政策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沒有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殺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14萬人入朝那肖關,殺北地都尉,擄掠人民畜產甚多,其前鋒部隊甚至進至雍、甘泉附近,并燒毀回中宮。從公元前166?前162年間,匈奴日驕,每年入侵漢邊境,殺戮人民畜產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余人。景帝時期,隨著西漢國力的逐步強盛,匈奴經常小規(guī)模入侵,但無大規(guī)模的南下行動。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