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司馬昭生平簡介 司馬昭怎么死的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zhàn)功。景初二年,封新城鄉(xiāng)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封晉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為晉王。咸熙二年,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四歲。數(shù)月后,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生平簡介
早年經(jīng)歷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xiāng)侯。公元240年(正始初年),為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后,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nóng)時,百姓大為喜悅。后轉(zhuǎn)為散騎常侍。
公元244(正始五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扎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于退走。事后,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祎占據(jù)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zhàn)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氐骄┒迹轂樽h郎。
攻蜀戰(zhàn)吳
公元249年(嘉平元年),司馬懿殺曹爽,開始專權(quán)國政,司馬昭率眾保衛(wèi)二宮,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戶。蜀將姜維侵擾隴右一帶,征西將軍郭淮從長安出發(fā)抗拒蜀軍,司馬昭晉位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屯兵關(guān)中,調(diào)度諸軍。郭淮在麴攻打姜維別將句安,長期不能決勝負。司馬昭即進軍占據(jù)長城,南向駱谷設(shè)置疑兵。姜維害怕,退保南鄭,句安的軍隊斷絕后援,率眾投降。司馬昭轉(zhuǎn)為安東將軍、持節(jié),鎮(zhèn)守許昌。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大軍討伐王凌時,司馬昭都督淮北諸軍事,率軍會師于項。增加封邑三百戶,賜給金印紫綬。不久又晉號都督。同年,司馬懿去世,他的兄長司馬師撫以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quán)。
公元252年(嘉平四年),司馬師對吳國發(fā)動南征,司馬昭統(tǒng)率征東將軍胡遵、鎮(zhèn)東將軍諸葛誕伐吳,戰(zhàn)于東關(guān)。胡遵、諸葛誕軍大敗,司馬昭因此削去侯爵。
蜀將姜維又侵擾隴右,揚言要攻狄道。魏帝曹芳任命司馬昭征西將軍,駐軍長安。雍州刺史陳泰想走在蜀軍前面占據(jù)狄道,司馬昭說:“姜維攻羌人收取了他們的人質(zhì),屯聚糧食,建造糧倉,而又轉(zhuǎn)道至此,正是想完成征服塞外諸羌的工作,為后年攻魏作準備。若真的要攻狄道,怎肯事先泄露,讓外人知道?今揚言進攻,正是準備回師。”姜維果然燒了營壘而離去。遇上新平羌胡叛亂,司馬昭率軍將他們擊破,隨即在靈州陳兵示威,北邊胡虜被震懾,原來叛變的又來投降了。司馬昭因這次軍功,又封為新城鄉(xiāng)侯。
繼其兄位
公元254年(嘉平六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欲發(fā)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司馬昭參與謀劃定策,晉封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戶。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發(fā)起勤王,司馬師率大軍東征,司馬昭兼任中領(lǐng)軍,留鎮(zhèn)洛陽。期間,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jīng)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時,司馬昭自京都到許昌省問,拜為衛(wèi)將軍。司馬師死,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zhèn)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鐘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后,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壽春之戰(zhàn)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正月,加大都督職銜,奏事不提自己的名字。六月,晉封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晉號為大都督,帶劍穿履上殿。又辭讓不受。八月十六日,加賜黃鉞,增加封邑三縣。
公元257年(甘露二年)五月初一,鎮(zhèn)東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占據(jù)淮南起兵,送兒子諸葛靚作人質(zhì)請求吳國援救。議論此事的人請求立即討伐淮南軍,司馬昭說:“諸葛誕認為毋丘儉舉事輕率急速而導致失敗,今天他必然外連吳寇,這樣一來,叛變的規(guī)模大而行動遲緩。我可以與四方將領(lǐng)聯(lián)合起來,以全勝之策來制服他?!庇谑窍蛱熳由媳碚f:“昔日黥布叛逆,漢高祖親征;隗囂違抗,光武帝西伐;烈祖明皇帝多次御駕親征,都是為了振奮士氣,耀武揚威。陛下應暫時親臨軍旅,使將士得以借助天威。今討賊諸軍約五十萬,以眾擊寡,沒有不勝的。”
同年七月,護衛(wèi)著天子與皇太后一起東征,征發(fā)青、徐、荊、豫四州兵馬,并從關(guān)中分部分軍隊,共同會師淮北。大軍至項,讓廷尉何楨持符節(jié)出使淮南,勸慰叛軍將士,申明朝廷逆誅賞順的政策,初五,司馬昭進軍丘頭。吳國使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三萬余人來救諸葛誕,魏諸將迎擊,不能抵御。將軍李廣臨敵畏縮不前,泰山太守常時聲稱有疾不出兵,都斬首示眾。
八月,吳將朱異率兵萬余人,將輜重留在都陸,軍隊輕裝到黎漿。監(jiān)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抗拒朱異軍,朱異退走。泰山太守胡烈用奇兵襲擊都陸,燒毀朱異的糧草輜重,石苞、州泰又進擊朱異,大破其軍。朱異殘兵饑餓無糧,吃葛葉而逃竄,吳人殺了朱異。司馬昭說:“朱異不能到達壽春,不是他自己的罪過,而吳人殺了他,只不過是向據(jù)守壽春的諸葛誕道歉,堅定他的意志,使他還指望救兵的到來。如不這樣,諸葛誕就會突圍,拼命于一旦?;蛘哒J為我大軍不能持久,他們就會節(jié)省糧食,堅持下去,等待其他變故發(fā)生。預料吳賊的出路,不會超出以上三種選擇。如今我們應當采取多種行動,擾亂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竄逃,這是取勝之計。”因而命令軍隊完成包圍圈,遣送一些老弱殘兵到淮北就地取食,前線士兵每人發(fā)給三升大豆。文欽聽說這種情況,果然十分高興。司馬昭更讓士兵裝作饑餓瘦弱的樣子給淮南軍看,又放出很多間諜到淮南軍,揚言吳國救兵就要來到。諸葛誕等就讓士兵放寬標準,盡情吃喝,城中糧食很快短缺起來。石苞、王基都請求進攻,司馬昭說:“諸葛誕圖謀叛逆,并非一朝一夕,屯聚糧食,完善城池守具,自認為足以占據(jù)淮南。文欽與諸葛誕同惡相濟,必不會隨便突圍出走。今若緊急攻城,必然損傷我方兵力。如外面援軍突然到來,內(nèi)外受敵,那是很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同在一個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滅亡。我們應從長遠計議,制服他們,只須三面包圍,堅守陣地。若賊救兵從陸路來,軍糧必少,我們用游兵輕騎斷絕其糧草運輸,救兵可不戰(zhàn)而破。外賊已破,文欽等必然束手就擒了。”全懌的母親是孫權(quán)的女兒,在吳獲罪,全端哥哥的兒子全祎、全儀護衛(wèi)其母投奔魏軍。全儀兄全靜當時在壽春,司馬昭帝用鐘會的計謀,代全祎、全儀寫信勸全靜投降,全靜兄弟五人率領(lǐng)部下來降。城中大為恐慌。
公元258年(甘露三年)正月初七,諸葛誕、文欽等出來攻擊圍城軍,被諸軍擊退。當初,諸葛誕與文欽內(nèi)部不和,到緊急的時候,二人相互猜疑。遇到文欽計議軍事時與諸葛誕的意見相抵觸,諸葛誕便親手殺了文欽。文欽之子文鴦進攻諸葛誕,不能取勝,跳下城墻投降魏軍,魏任他為將軍,封為侯,并讓他繞城喊話勸降。司馬昭看到城上守軍持弓而不發(fā)箭,對諸將說:“可以攻城了。”二月二十日,魏軍攻城,當天城被攻破,殺了諸葛誕,夷滅三族。吳將唐咨、孫曼、孫彌、徐韶等都率部下投降,司馬昭上表給他們加封爵,士卒饑餓有病的,供給糧食醫(yī)藥。有人說吳兵必然不肯為我們效力,請求把他們活埋了。司馬昭說:“放他們回去,才顯示出大魏的寬宏大度。”后來將他們遷徙到三河。四月,回到京師,魏帝把丘頭改為武丘,以彰顯武功。
司馬之心
公元258年(甘露三年)五月,天子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七月,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勛之子孫,量才任職。
公元259年(甘露四年)六月,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zhèn)守新野,州泰鎮(zhèn)守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鐘毓都督徐州,宋均監(jiān)青州諸軍事。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四月,曹髦見威權(quán)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五月初六夜里,使冗從仆射李昭等在陵云臺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yè)、尚書王經(jīng),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荒茏鼙粡U之辱,如今親自率領(lǐng)你們?nèi)ビ懛ニ??!蓖跎颉⑼鯓I(yè)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司馬昭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領(lǐng)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相府中的兵將都不敢迎戰(zhàn),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平時養(yǎng)活你們,正是為了今天??!”太子舍人成濟拿起戈向曹髦車駕進攻,刺中曹髦,戈刃從背上穿出,曹髦在車中駕崩。
事后,司馬昭召集百官商議事變的原委,仆射陳泰不到。司馬昭派遣其舅荀豈頁用車子把他請來,司馬昭又將他請到一個幽靜的房間,對他說:“玄伯,現(xiàn)在天下人是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謝意?!彼抉R昭說:“你再想一想退一步的辦法?!标愄┱f:“我只有此上策,未有其次?!庇谑撬抉R昭歸罪于成濟兄弟,成濟兄弟不服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頂,大罵司馬昭逆賊,被軍士從下亂箭射殺。[9]司馬昭又殺尚書王經(jīng),認為他和自己不一心。四月二十六日,司馬昭向太后上奏說:“故高貴鄉(xiāng)公率領(lǐng)護駕士卒,拔刀鳴鼓沖向臣的住處,臣怕雙方交兵,即命令將士不得傷害任何人,違令者以軍法處置。騎督成亻卒之弟太子舍人成濟進入兵陣,傷害高貴鄉(xiāng)公以致喪命。我聽說做人臣的應當守人臣的節(jié)義,至死也不能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能躲避禍難。那次變故突然發(fā)生,災禍像機關(guān)發(fā)動一樣迅速到來,臣的確想舍棄此身,等待一死,聽候天子裁決。然臣考慮到這次變故的謀劃,意在危害太后,傾覆社稷宗廟。臣枉充宰輔之位,有安定國家的義務,即連續(xù)發(fā)命,不得迫近天子輦車。而成濟私自闖入兵陣,以致發(fā)生這樣的大事故,臣悲哀痛恨,五臟摧裂。成濟違犯國家法紀,死不足以抵其罪,應逮捕成濟家屬,交付廷尉治罪?!碧舐犃诉@個意見,誅滅了成濟三族。與公卿們商議,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xiāng)公曹璜為天子,改元景元。
攻滅蜀漢
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夏,司馬昭準備伐蜀,與眾人商量說:“自在壽春平定叛亂以來,士兵已經(jīng)六年沒有戰(zhàn)事,制造兵器,修繕盔甲,準備對付吳蜀二虜。如果滅吳,大略計算一下,造戰(zhàn)船,開水道,得用千余萬個工日,這就要十萬人一百幾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濕,必然會發(fā)生疾疫。當今應先取蜀,滅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順流而下的有利地勢,水陸并進,這就像歷史上晉滅虞定虢,秦吞韓并魏那樣容易了。蜀戰(zhàn)士據(jù)統(tǒng)計有九萬,駐守成都及守備后方諸郡的不下四萬,余下的不過五萬。如今將姜維拖在沓中,使他不能東顧,然后大軍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擊漢中。蜀軍若各自據(jù)城守險,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絕。我們可以調(diào)集大軍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據(jù)村野,劍閣無暇守其險,關(guān)頭無自保之力。以劉禪之昏庸,外面邊城陷落,內(nèi)部士女震驚,其滅亡是可以預料的。”征西將軍鄧艾以為蜀尚無禍亂之機可乘,屢次提出不同意見。司馬昭感到憂慮,派主簿師纂到鄧艾軍作司馬,尋找機會勸說,鄧艾這才奉命。于是征發(fā)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從狄道到沓中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從祁山出發(fā)駐軍武街,斷絕姜維的退路,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領(lǐng)前將軍李輔、征蜀護軍胡烈等從駱谷進攻漢中。
八月,大軍從洛陽出發(fā),大賞將士,列陣誓師。將軍鄧敦提出蜀不可伐,文帝將他斬首示眾。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姜維營,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截擊,金城太守楊欣進軍甘松。鐘會所率軍隊分為二隊,一隊由李輔率領(lǐng),經(jīng)過斜谷,將蜀將王含包圍于樂城,又使部將易愷在漢城進攻蔣斌。鐘會率一隊直指陽安,護軍胡烈攻陷關(guān)城。姜維聞訊后率軍退回,王頎追擊姜維,在強川打敗蜀軍。姜維與張翼、廖化合并共守劍閣,鐘會進攻劍閣。十月,因各路軍頻繁報捷,曹奐以春秋晉故地十郡方七百里封文帝為晉公,晉位為相國,加九錫。
十一月,鄧艾率萬余人從陰平越過絕險的大山進至江油,在綿竹大破蜀軍,殺了諸葛瞻,首級傳往京師。又進軍雒縣,蜀主劉禪投降。天子命司馬昭以相國身份統(tǒng)攝朝政,于是送上新職符節(jié),去掉侍中、大都督、錄尚書的稱號。司馬昭上表讓鄧艾為太尉,鐘會為司徒。鐘會暗地謀劃叛逆,因而秘密派使者誣陷鄧艾。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正月,用運囚犯的檻車召鄧艾入京。初四,司馬昭西征,駐軍長安。當時,魏諸侯都在鄴城,命從事中郎山濤兼管軍司事,鎮(zhèn)守鄴城,派遣護軍賈充持節(jié)、督諸軍,據(jù)守漢中。不久鐘會在蜀中謀反,監(jiān)軍衛(wèi)瓘、右將軍胡烈攻鐘會,并殺了他。
當初,鐘會將要伐蜀,西曹屬邵悌對司馬昭說:“鐘會很難讓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彼抉R昭笑道:“取蜀易如反掌,而眾人都說不可,只有鐘會與我意見一致。滅蜀之后,中原將士人人思歸,蜀之遺民尚有恐懼之心,鐘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xiàn)的?!笔虑樽詈蠊缢抉R昭所料。
司馬昭是怎么死的
魏元帝于公元264年5月2日(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司馬昭病死,死后葬在崇陽陵,數(shù)月后司馬昭被謚為文王。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西晉建立后他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