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的夫人 張作霖的二夫人盧氏盧壽萱簡介
她的命運如激流中的一只浮萍,在張作霖營造的安靜一隅,與其他五位女人短暫一聚,又被卷進了歷史洪流,使她遍覽了人生的凄苦。
清光緒六年(1880年)農(nóng)歷5月10日,盧壽萱出生在地處偏僻的奉天北鎮(zhèn)縣姜家屯。父親是當(dāng)?shù)赜忻乃桔酉壬彝ヒ髮嵏蛔?,在?dāng)?shù)赜泻芨叩耐圯孀杂茁敾圻^人,相貌出眾,受父親影響,少年便通詩文、善繪畫,書法也具備了較深的功底,在當(dāng)?shù)厮愕蒙辖^無僅有的才女。也許正是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使她成為張作霖六位夫人中恪守婦道的典范。
清光緒二十四年,張作霖在中安堡辦“保安隊”,手下一外地人程敬芳看上了盧先生的女兒盧壽萱,知道張作霖在當(dāng)?shù)赜幸欢ㄍ阏埶髅缴祥T提親。張作霖也愿意成人之美,擇日來到盧家。盧家乃當(dāng)?shù)匦∮忻麣獾臅慵彝?,對一向與胡匪為伍的保安隊多有芥蒂,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尤其壽萱的娘舅對程敬芳更是沒有好感,但又不敢得罪張作霖,只好以“程敬芳是外地人,我們不知底細”為由開脫。恰在此時,盧壽萱進入了張作霖的視線。這位十八歲的少女步履款款,笑容可掬,舉止優(yōu)雅,質(zhì)舒氣華,使張作霖立即為之著迷傾倒。尤其“外地人,不知底細”這句托辭,更令張作霖心旌旗搖,似乎得到了某種暗示。不久,張作霖居然親自向盧壽萱的娘舅提親來了,此時盧家才知道,一句話引來了禍端。
盧家人知道,張作霖是當(dāng)?shù)赜忻木G林胡匪,即有江湖人的意氣,也有地痞的“痞性”,在當(dāng)?shù)叵胱鍪裁词聸]有做不成的,然而盧家作為一個有頭有臉的人家,豈能輕易把自己家的掌上明珠嫁與一個“雞鳴狗盜之徒”當(dāng)二房。壽萱的娘舅壓住氣回絕說:“張雨亭,你是早有妻兒的人,我的外甥豈能給你做二房?”張作霖卻說:“我有妻子怕什么,這年頭有能耐的人三妻六妾都習(xí)以為常,更何況我如果真的娶了你外甥絕不讓她做二房。”面對張作霖信誓旦旦、死乞白賴的苦求,盧家應(yīng)也不是,翻臉又不敢,只好以各種理由推脫。而張作霖有自己的辦法,經(jīng)常帶上禮物到盧家走動,拉近乎獻殷勤,軟硬兼施,弄得盧家愁腸百結(jié),心緒不寧。
最后想出一個讓盧壽萱“去縣城親戚家避避”的辦法。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盧家套上馬車,神不知鬼不覺間偷偷上路,豈知放眼線高盯梢是綠林出身張作霖的慣用伎倆,張作霖對他們的行蹤早已經(jīng)掌握,在途中已經(jīng)設(shè)好的埋伏。當(dāng)盧老先生聲淚俱下來求張作霖,告知了女兒與舅舅被匪股劫持的消息,并聲言:“如果雨亭肯于危難相救,日后定當(dāng)重謝!”時,張作霖已經(jīng)等候多時了,但他還是故作驚訝,過后當(dāng)即又表示:“盧老伯放心,我與紅羅峴苑四稱兄道弟,關(guān)系非同一般,沒有不把壽萱妹子救回的道理。”感動得盧老先生千恩萬謝。從此,盧家開始對張作霖刮目相看。
張作霖見時機已到,派出媒人前來盧家提親。盧家經(jīng)歷了這次磨難,深感兵荒馬亂的歲月,普通百姓是沒有安全保障的,反復(fù)權(quán)衡,再無萬全之策,在得到張作霖一番信誓旦旦之后,盧家終于應(yīng)允了這樁婚事。
張作霖的結(jié)發(fā)妻子趙氏,聽到這事,本想大鬧一場,可她又深知張作霖的脾氣,自知這事鬧也無濟于事,就順勢而為,成全了她們。1900年秋天,盧壽萱被張作霖迎娶進了家門。
盧壽萱早就聽說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趙氏“有綠林婦俠”之名,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當(dāng)趙氏迎上前拉住她的手叫了一聲“妹妹”,年輕得壽萱竟然激動得哭了起來。此后,趙氏的幾個孩子都稱盧壽萱媽媽,趙氏與盧壽萱同時在場的時候,就稱作盧媽媽。
張作霖出身出身貧寒、掙扎于社會底層、混跡于胡匪的經(jīng)歷,讓他對盧壽萱出身、內(nèi)涵和文化素養(yǎng)敬重有加,盧壽萱進了張家的門自然倍受恩寵。“去陪陪大姐吧,你總是這樣讓我也難做人”有時盧壽萱就這樣把張作霖推出門,去陪趙氏。在與趙氏關(guān)系處理上她保持尊重、謹慎、真誠的態(tài)度,隨著時間的增長,兩人感情歷久彌深,情同姐妹。
1911年,張作霖發(fā)妻趙氏病重,盧壽萱幾次要求前往趙氏所在的新民縣服侍,得到張作霖同意后,盧壽萱毅然放下剛剛滿月的小女兒懷卿,來到了趙氏身邊。趙氏彌留之際,把幾個孩子叫到身邊,托付給了她,并一再交待“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溫厚賢良的盧壽萱,對趙氏所生三個孩子視若己出,倍加愛護,使孩子們在喪母之痛中卻仍然感受著母愛的溫暖,以至于正處于叛逆年齡的學(xué)良,只對這位養(yǎng)母言聽計從。在幾個孩子的教育上,盧壽萱深明大義。先是主動要求張作霖安排張學(xué)良學(xué)習(xí)英語,隨著國家局勢的變化又說服張學(xué)良子成父業(yè),打消了學(xué)醫(yī)的想法,毅然投身行伍,并在東三省講武堂結(jié)識了進步軍人郭松齡,為日后確定正確的政治抱負奠定了基礎(chǔ)。趙氏的大女兒首芳(后改名冠英)遠嫁大連回門,盧壽萱按照家規(guī)以母親身份自費宴請婿方親友,讓張作霖深受感動。
趙氏死后,盧壽萱被扶正為大太太,到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的15年,是張作霖飛黃騰達的15年,前后娶進了4位夫人,不管是面對飛揚跋扈的張作霖還是其他夫人、子女及傭人,盧壽萱寬容、溫厚、忍讓甚至是忍辱負重,不參政、不爭寵、不特殊,受到家人的一致敬重。
然而,盧壽萱的處境,隨著張作霖后來幾位夫人的到來,也逐漸變得象此前的趙氏。不僅如此,為了張作霖的皇帝夢,也懾于張作霖的淫威,她眼睜睜看著自己兩個愛女先后跳進了火坑。在趙氏女兒政治聯(lián)姻嫁于當(dāng)時皖系鮑貴卿之子鮑育才之后不久,盧壽萱的女兒張懷英、張懷卿分別嫁給了蒙古達爾罕王爺?shù)纳祪鹤?,和臭名昭著的“辮帥”張勛有精神病的兒子張夢潮,至此張作霖已經(jīng)成人的三個女兒都作為貢品擺上了政治祭壇,在政治的凄風(fēng)苦雨中風(fēng)干。
唯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趙氏的三個孩子對自己如生母一樣尊敬、孝敬。張首芳經(jīng)常派人回來,給她帶來一些海產(chǎn)品和一些禮物。張學(xué)良長大后,只要在家,天天過來向她問安。特別是主政東北后,立即著手解除了張懷英與張懷卿的不幸婚姻,使她凄苦的心得到了一些慰藉。
解放前夕,張作霖的幾位夫人,都移居到了臺灣或海外,盧壽萱是一直居住國內(nèi)。新中國成立后,盧壽萱一直與女兒張懷卿居住天津,過著清貧恬淡的生活,五十年代初,長女懷英也由上海移居天津,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與世無爭,祥和安樂。1974年5月,這位歷盡人間滄桑的老人安然辭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