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遼金元服飾 遼代官服

        2016-12-28 11:00: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遼代官服 遼太祖在北方稱帝時,以甲胄為朝服。占領(lǐng)后晉領(lǐng)土后,遼代統(tǒng)治者受漢族影響創(chuàng)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著本民族服裝,漢族官吏仍穿

        遼代官服

        遼太祖在北方稱帝時,以甲胄為朝服。占領(lǐng)后晉領(lǐng)土后,遼代統(tǒng)治者受漢族影響創(chuàng)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著本民族服裝,漢族官吏仍穿漢服。乾亨年間(公元979—983年)服制又有所變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舉行隆重典禮時也著漢服。日常官服分兩種:皇帝及漢族臣僚著漢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以后,大禮都改著漢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遼代皇帝和宋代皇帝對待異族服飾的態(tài)度不大相同。宋代皇帝采取禁止胡服流傳的強硬做法,而遼代皇帝對漢服采取吸收寬容的態(tài)度,把它當作禮服。特別有趣的是,皇帝日常著漢服,皇后穿契丹服,呈現(xiàn)出和睦相處的良好氣氛。

        由于遼地處于北方,寒冷時間長,遼代君臣大都服貂裘。皇帝穿最名貴的銀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屬穿沙狐裘等。契丹族以游牧為主,祭山是大禮,服飾尤盛。大祀時,皇帝頭戴金冠,身著白綾袍,束紅帶,佩魚袋,帶犀玉刀,穿絡(luò)縫烏靴。小祀時,戴硬帽,著紅克(緙)絲龜紋袍。田獵時,戴幅巾,穿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捍腰。

        皇帝本民族的袞冕服飾為:頭戴實里薛袞冠,身穿絡(luò)縫紅袍,佩犀玉帶,穿絡(luò)縫靴。禮服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帶,或衣紅襖。常服是綠花窄袍?;实塾种鴿h服的袞冕:冕為金飾,垂珠十二旒,黈纊充耳,玉簪導(dǎo)。玄衣,纁裳。衣有日、月、星、龍等八種圖案,裳有藻、粉米等四種圖形。大帶,舄加金飾。這是祭祀宗廟、遣將出征、納后時的衣著。這種袞服與宋代袞服比較,衣多一種圖形,裳少一種圖形,圖案大同小異。

        皇后小祀時,戴紅帕,服絡(luò)縫紅袍,懸玉佩,穿絡(luò)縫烏靴。這與宋代后妃服飾比較起來,款式及花樣略顯簡便、單調(diào)。

        皇太子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要戴遠游冠、著絳紗袍。其冠三梁,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犀簪導(dǎo)。與宋代皇太子相比,朱明衣?lián)Q成了絳紗袍,略趨簡樸。

        遼代臣僚戴氈冠,飾金花,加珠玉翠毛,額后垂金花。有的戴紗冠,制如烏紗帽,無檐,不掩雙耳。額前綴金花,上結(jié)紫帶。有的著紫窄袍,系帶,用金玉、水晶、靛石綴飾,稱為“盤紫”。高齡老臣,可服錦袍、金帶。三品官以上戴的進賢冠,三梁,加寶飾;五品官以上,其冠二梁,加金飾;九品官以上,其冠一梁,無飾。臣僚通常著窄袍、錦袍,一般左衽,圓領(lǐng),窄袖,顏色偏灰暗。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