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服飾 元代婦女服飾
元代貴族婦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這種袍比較寬大,多左衽,袖口較窄,袍長曳地。有的女袍,用大紅織金、吉貝錦、蒙茸加工而成?;屎?、妃子、侍從穿翻鴻獸錦袍、青絲縷金袍、瑣里綠蒙衫。貴族、宮女多穿紅靴?!耙律压獠收漳捍海t靴著地輕無塵”(薩都剌《王孫曲》)描寫的正是元代貴婦人的衣著打扮。
元代最具特色的女帽是姑姑冠,也叫故故、固罟〔gu古〕、顧姑、固姑等。它上寬下窄,好像一個(gè)倒過來的瓷花瓶。通常用鐵絲和樺木制成骨架,外用皮、絨、絹等裱糊,再加上金箔珠花等飾物,走起路來,冠上珠串搖搖晃晃,冠頂翎枝迎風(fēng)抖動(dòng)。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貴冠。有詩這樣描寫:“雙柳垂鬟別樣梳,醉來馬上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見,爭卷珠簾看固姑?!?蔣平仲《山房隨筆》引聶碧窗《詠北婦》)這種女冠可能與蒙古族生活習(xí)俗有關(guān)。他們過游牧生活,騎馬行走在荒原上,冠體高聳,易于辨認(rèn)。元代滅亡后,這種冠式隨之消失。
元代婦女,不分貴賤都可以裝飾假發(fā),時(shí)稱(上髟下狄)〔di笛〕髻。元代關(guān)漢卿《竇娥冤》:“梳著個(gè)霜雪般的(上髟下狄)髻,怎戴那銷金錦蓋頭?”這里描寫的就是假發(fā)。
遼、金、元還流行佩戴耳環(huán)。男女都戴,女者為多。遼墓出土的一對(duì)耳環(huán),用極薄的金片模壓成立體的鳳形,中間空心,高冠翹尾,口銜瑞草,呈現(xiàn)展翅飛舞的姿態(tài)。金代的耳環(huán),以金質(zhì)為主。有的用金絲編成圓形托座,托座鑲嵌各種寶石;有的耳環(huán)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半部分用金絲編成長方形框架,框架內(nèi)鑲嵌各種珍寶,框架頂部飾有金片花朵。元代耳環(huán)前部通常以瑪瑙、白玉或綠松石等制成各種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