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積貧積弱的晚清為何還要屢次支援他國?

        2016-12-26 18:24: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晚清時,在風雨飄搖、財政入不敷出的窘境下,也曾經(jīng)屢屢對他國施以援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清朝政府“頒帑十萬助賑日本災”。這

        晚清時,在風雨飄搖、財政入不敷出的窘境下,也曾經(jīng)屢屢對他國施以援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清朝政府“頒帑十萬助賑日本災”。這樣規(guī)模的經(jīng)濟援助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對日本的首次援助。

        第二次援助日本是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壬寅,日本以水災來告,輸江、皖、浙、鄂諸省米糧六十萬石濟之”。若細看清朝歷史,晚清一直是把大米類同戰(zhàn)略物資來對待,嚴禁輸出,尤其是在本國饑荒災難之年。1907年恰是中國的災荒年,但是,晚清政府依然懷著“國際情懷”,賑濟日本六十萬石大米。

        1908年12月28日凌晨5時25分,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墨西拿市發(fā)生7.5級地震,墨西拿人口的一半,約7.5萬人喪生。另外,西西里島已成廢墟的村莊和在意大利本土,還有7.5萬人喪生,總計喪生人數(shù)15萬之多,震驚世界。清政府沒有袖手旁觀,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癸酉,義大利地震災,出帑銀五萬兩助賑”。

        此外,晚清政府對海外的華人也體現(xiàn)著祖國的“關心”。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美國舊金山地區(qū)發(fā)生8.3級地震,清政府也沒有置之不理,“丁酉,美國舊金山地震,頒帑十萬賑華民。”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廣東周邊地區(qū)發(fā)生了颶風災害,“乙卯,發(fā)廣東庫儲十萬賑香港及潮、高、雷、欽、廉屬風災”。其時的香港雖已是英國殖民地,但災難當前,中國政府并沒有置之不理,依然視為子民。

        其實,看1905~1908年的中國,饑荒、災害幾乎遍地皆有:東三省饑荒,江蘇、貴州、云南水災,太康風災,鎮(zhèn)番暨巴燕戎格(位于今青海化隆巴燕鎮(zhèn))雹災風災,會澤潦災,荊州水災,英吉沙爾(今新疆英吉沙縣)水災雹災,廣東水澇災,武陟水災,徐州、海州、淮西、安徽水災,湖州澇災,江寧、揚州水災,直隸水災等等,多數(shù)省份都需賑濟。

        為什么在這種窘?jīng)r之下,清政府還積極地搞國際援助呢?

        兩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甲午戰(zhàn)敗,尤其是1900年之后,清政府逐漸認識到,實行改革,融入國際社會刻不容緩。在光緒年間,清政府參加的國際社會組織有萬國保和會、萬國禁煙會、萬國紅十字會等,更多的是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數(shù)量繁多的國際條約。這促使當時的晚清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接觸日漸常態(tài)化。

        其次,在屢遭國際列強勢力打擊,屢戰(zhàn)屢敗、積貧積弱的情形之下,晚清政權很想融入國際社會,從而學習國際經(jīng)驗,實現(xiàn)社會改良進步,以達到鞏固滿族統(tǒng)治的目的。

        可以說,光緒末年的晚清政府積極謀求著國際社會的認同,然而,光想光說是不行的,這就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形象,國際援助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然而,歷史證明,晚清中國的國際形象,并不是僅靠對外的金錢捐助就可以改變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