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日本國名的由來 稱“倭”曾讓日本人高興

        2016-12-26 08:33:3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2004年,中國西安發(fā)現(xiàn)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

        2004年,中國西安發(fā)現(xiàn)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蹦怪俱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xiàn)。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xiàn)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癑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經典工藝。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chuàng)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并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fā)音,使用英文“Nippon”或 “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fā)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

        戰(zhàn)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古代中國還常以“扶桑”來表示日本。另外,東夷、海東、東洋、東瀛、蓬萊、瀛洲、蓬瀛等稱呼也散見于中國典籍之中,可見日本各種名字與中國淵源之深。

        自古以來,東方獨大的中國自以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稱“中華”、“中國”、“上國”、 “天朝大國”,并以“華夷之辨”觀念視外族為禽獸,名字用“獸”或“蟲”修飾,如“狄”、“蠻”、“戎”。惟獨稱日本為“夷”、“倭”,帶個“人”字旁,使得當時景仰中國的日本人十分高興,認為中國畢竟把自己當人看。

        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有人解釋為,“倭”字帶有“人”、“禾”、“女”字,因為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一些學者認為,稱日本為“倭”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也稱“大和”,“和”為“倭”的諧音字。

        日本,漢字詞意是“日出之國”,“太陽升起來的地方”。邏輯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陽是在東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稱呼自己的土地為“日本”。這應該是古代中國人觀看東方島嶼的感覺和稱呼,被對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鑒。

        608年,日本羽翼初豐,圣德太子致隋煬帝“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國書,表達不甘屈尊、對等交往的強烈愿望。隋煬帝覽之不悅,斥之無禮,并遣使責難。

        公元660年前后唐高宗時,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曰日本”。武后為女皇武則天,“日本”一詞正式出現(xiàn)?!杜f唐書·東夷傳》中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經過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為核心的律令制國家體制,將國名正式確定為日本。這一稱號迄今已經使用了1300多年。

        1200多年前,遣唐留學生井真成受日本國派遣赴長安學習,但未及學成歸國即英年早逝。當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憐惜英才,追贈其官職,予以厚葬并勒石紀念。這一段記錄中日友好關系歷史的故事,隨著“井真成墓志”的發(fā)現(xiàn),再一次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2005年中國在日本巡回舉辦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熱潮席卷東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參觀了遣唐使展覽,并仔細觀賞了首次發(fā)現(xiàn)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

        西北大學地處唐長安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歷史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為井真成墓志研究取得顯著成果。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