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后簡介 王喜姐生平簡介
孝端顯皇后(1564年-1620年),王姓,名喜姐,籍貫余姚(今浙江余姚),生于京師,父永年伯王偉。王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間,唯一一位親自冊立的皇后。
出生
孝端顯皇后王氏,名喜姐,父親是永年伯王偉,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生于京師。
大婚與立后
萬歷五年(1577)正月,仁圣皇太后陳氏和慈圣皇太后李氏下詔禮部為明神宗朱翊鈞選后舉行選秀。王喜姐入選。萬歷六年(1578年)正月,年僅十三歲的王喜姐與朱翊鈞正式舉行大婚儀式,被冊立為皇后。時(shí)張居正曾向兩宮太后上書提到明神宗和王喜姐大婚年齡過小。
冊文:朕惟天地職覆載之常,乾元必資乎坤順,君后理陰陽之教,國治蓋本于家齊。故媯汭嬪虞,光啟重華之運(yùn);涂山翼禹,誕開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計(jì)攸關(guān),肆昭代之彝章具在。咨爾王氏,星軒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體安貞而應(yīng)地,上副慈闈之簡,下孚泰筮之占,宜表正于宮廷,用登崇其位號(hào)。茲特遣使持節(jié),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主領(lǐng)長秋,母儀函夏。爾尚明章陰教,嗣續(xù)徽音,帥六壺以式萬方,懋端一誠莊之行,奉兩宮而承九廟,服孝慈仁敬之規(guī),雞鳴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篤邦家之慶,永流圖史之光。欽哉。
婚姻生活
王喜姐在萬歷十年(1582),即婚后第四年生下了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后或?qū)掖瘟鳟a(chǎn),終未能再次生育。后來,在“爭國本”事件中的萬歷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會(huì)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絕了大臣要求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的請求。直到萬歷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詔正式冊封皇長子為太子,并把之前拒絕的原因解釋為皇長子身體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曾屢次流產(chǎn),是以推遲冊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王喜姐成為皇后后,行事端謹(jǐn),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得其歡心 ;明光宗為太子的時(shí)候,好幾次遇到危機(jī),而皇后多次保護(hù)了他 ;鄭貴妃專寵,皇后不計(jì)較。
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時(shí)時(shí)分出后宮的開支用來賑饑荒和給士兵發(fā)軍餉,數(shù)次在明神宗面前說話讓他寬恕直言的大臣褒獎(jiǎng)忠臣,采用婉轉(zhuǎn)的方式進(jìn)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認(rèn)同。
萬歷十八年,王喜姐刊刻了《觀世音感應(yīng)靈課》并親自題記,祈禱宮闈清吉,國泰民安。
萬歷二十四年,坤寧宮先行起火,后延伸至乾清宮,致使兩宮俱毀。王喜姐遂與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啟祥宮。每當(dāng)明神宗參與游宴之時(shí),王喜姐也必定跟從。同年,李敬妃(后追封為李皇貴妃)在生下皇七子后不久去世。于是明神宗把她所生的皇六子朱常潤與皇七子朱常瀛交予王喜姐撫養(yǎng),兩子皆順利長大,封為惠王和桂王。
萬歷二十八年(1600),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提到明神宗冷落王喜姐,王喜姐身邊只剩幾人服侍,身患重病。明神宗震怒,將王德完下詔獄。首輔沈一貫即上書明神宗言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于是明神宗下詔為自己辯白,而言語甚激。于是沈一貫再次上書,言京城十?dāng)?shù)年前便有此傳聞,懷疑神宗欲不利于喜姐,來為愛子福王奪取太子之位。此詔諭若發(fā),則反將證實(shí)其果有謀害中宮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貫說服,削王德完官職,推遲一年后終于給皇長子朱常洛行冠婚禮,立為太子 。
死去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當(dāng)時(shí)與明神宗同食同休起居的王喜姐因常年辛勞服藥無效后 ,在57歲時(shí)崩逝,謚號(hào)孝端皇后。自立后起正位中宮四十二年(1578——1620),頗有慈孝的美名。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shí)間最久的皇后。五天后明神宗病倒,于同年七月去世。明光宗即位,上尊謚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圣顯皇后。光宗在位月余暴崩,待明熹宗即位后,才有時(shí)間上冊寶,合葬明神宗定陵,神主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