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兩次背景相似但結(jié)果截然相反的造反運動
在明朝(不算南明)16代皇帝中,有兩位皇帝先后遭遇親叔叔的起兵造反。
而造反者更有趣,是一對父子。父親靖難成功,成為皇帝,三子皆王。兒子發(fā)難兵敗,成為階下囚,最后自己被燒死,九個被封為王的兒子身首異處。
這是有一對父子上演的成王敗寇。而此兩個場景的背景相似。
洪武年間,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標病逝,其嫡子朱允炆成為皇太孫。
朱元璋駕崩,皇太孫即位,成為建文帝。
然掛名與建文帝父親一娘生的親叔叔朱棣,卻在居守的北京城不安分了。
朱棣不甘心只做一個燕王,他要君臨天下,自然不把小侄兒放在眼里。
朱棣尚武,為乃父多次追逃北元殘余勢力,建有不少軍功。故而很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認為此子“最像朕”,給其分封元大都為燕王,鎮(zhèn)守漠北,統(tǒng)帥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故有過易儲的想法。只是又想給后代立個立嫡立長的規(guī)則,于是還是把文弱儒雅的朱允炆推上了龍椅。
朱棣自然不干,借著侄兒削藩的機會,發(fā)動靖難一役。他打著旗號要清理皇帝身邊的奸臣,如齊泰,如黃子澄,實則要把侄兒趕下臺。
四年血戰(zhàn),雖不容易,朱棣還是把建文帝趕下了臺。
朱棣成為了勝利者,那就是皇帝。他組建東廠,繼續(xù)追逃朱允炆的蹤跡。他派鄭和下西洋,要在海外查找先帝的下落。耗費巨資,不遺余力。不僅如此,他把死忠于建文帝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悉數(shù)斬殺,制造了著名的“誅十族”慘案,還把建文舊臣的家屬和外親弄到“教坊司、錦衣衛(wèi)、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或流放邊境戍邊,同時把建文帝的弟弟們?nèi)了溃瑢⒔ㄎ牡蹆蓺q的小崽長期圈禁。
而因朱棣成為皇帝,他的兒子們,一個為太子,兩個封親王。
《明史》對于朱棣此事,也有評價:“文皇少長習兵,據(jù)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qū)內(nèi)向,奄有四海?!?/p>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是朱元璋欽定的燕王世子,后來成為明仁宗,不料在位不滿十個月“無疾驟雨”。
明仁宗的嫡長子朱瞻基,也是朱棣封的皇太孫。但在明仁宗病危,速詔在南京的朱瞻基回京時,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準備半路截殺,因準備不足而未成功。
朱瞻基對這個意圖造反的親叔叔,倒是很厚待,甚至言聽計從,還跟群臣講他沒有異志。
孰料,漢王朱高煦不領(lǐng)情,執(zhí)意謀反。他老爸朱棣很寵他,他也尚武,在燕王造反時他是先鋒,沖鋒陷陣,攻城略地,反敗為勝,故朱棣認為他“很類己”,有過傳其皇位的承諾。要不是朱高熾無過失,徐皇后和黃淮、解縉、楊士奇等人力保外,說不定明成祖的儲君就是朱高煦了。
哥哥朱高熾登基,朱高煦強忍的,而且時間短暫,舉事不及。侄兒朱瞻基上位,朱高熾是籌劃已好,準備就緒。
他也打出靖難的旗號,給侄皇帝下戰(zhàn)書,要清君側(cè),斬殺夏原吉一幫先帝舊臣。他完全不顧朱瞻基幾封情真意切的勸降書,耀武揚威。誰知宣宗親征,兵臨臣下,不到一月,神武的朱高煦下趴了,偷出城來給侄兒跪下。
朱瞻基班師回朝,把朱高煦父子帶走,關(guān)押起來。同時,指派一文一武在朱高煦的封地鎮(zhèn)守。
幾個月下來,朱高煦數(shù)千造反隨從者、響應(yīng)者,都被全部清洗。
看起來朱瞻基沒動朱高煦,但抓住一個小動作,即刻是殺!朱高煦被罩住300斤銅缸活活燒死了,他九個兒子不論是親近的還是疏遠的都被斬草除根。
朱瞻基對臣下說:“漢王自絕于天,朕不敢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