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自陳火燒圓明園原因 皇帝食言違反休戰(zhàn)協(xié)定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恒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里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lián)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锻沃匦迗A明園史料》記載,“初有奸人龔孝拱者,游海上,以詐通于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這里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lián)軍引的路?!秷A明園殘毀考》:“及英兵北犯,龔為向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痹S多歷史學家在講這段歷史時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lián)軍帶的路。
據(jù)《清朝野史大觀》載:“定庵(龔自珍)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云。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英人威妥瑪立招賢館于上海,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均呼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龔孝拱字橙,其父龔自珍。他精通滿、蒙、藏及英語,學貫中西。他在上海給英使威妥瑪當文書,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時,跟著威妥瑪也到了北京。
看上面的資料、野史,可以證據(jù)確鑿地說:這個龔孝拱給洋鬼子帶路,又唆使洋人縱火焚毀圓明園,是參與搶劫、焚毀圓明園的最大漢奸??墒?,再看咸豐十年(1860)八月諭旨:“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咸豐并沒有說給洋人帶路焚毀圓明園的是龔孝拱。如果不是龔孝拱,那又是誰領著英法聯(lián)軍去燒的圓明園呢?
光緒年間人楊云史在其《檀青引?序》中記載:“奸民李某,導聯(lián)軍劫圓明園,珠玉珍寶盡出……朝廷稍稍聞圓明園之毀,禍由李某,下獄窮治,誅之,籍其產,以賜文豐家屬焉?!蔽呢S為當時圓明園之管園大臣,知園不保遂投園中福海自盡,數(shù)名隨從與他一同自盡。還有一種說法:“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lián)軍,乃為海淀一帶之旗人?!比藗冋页隽死钚掌烊诉@個“刁惡漢奸”。這時還沒有人說是龔孝拱領著英法聯(lián)軍去的。說了一陣后,朝?不能允許滿人帶路這種對清朝不利的說法,于是變成了漢人帶路。漢人龔孝拱在洋鬼子陣營里,于是直接就把大帽子扣在他頭上了。
還有這樣一段野史來佐證這個觀點。龔孝拱之父龔自珍為官清正廉明,對清朝的腐敗及弊政不滿,曾寫《明良論》議論抨擊朝政,滿族官員借此參劾龔自珍,后龔在深夜暴亡。龔孝拱得到證據(jù),知道其父是被八旗官僚暗害,所以他一直伺機為其父報仇。
真實的情形是,在火焚圓明園之前,英法聯(lián)軍曾派遣39人的談判隊伍到清廷談判。但以僧格林沁為主的滿人狂妄自大,肆意侮辱折磨來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強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釋放了幸存的被折磨得沒人樣的19人。英法強盜制定的萬國公法中寫道:“凡使臣被殺,他日破城,雞犬不留?!鳖~爾金還特意提出了一點,一定要焚燒圓明園。在10月18日放火燒圓明園之前,額爾金還在北京張貼了告示,說明了燒圓明園的原因和預定的放火時間:“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之懲戒,作為違反休戰(zhàn)協(xié)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p>
清代王湘綺所作《圓明園詞》曾注:“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對此,民國時期黃秋岳評說:“湘綺此段箋釋明了。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lián)軍,乃為海淀一帶之窮旗人。此說大致不謬?!痹娇z堂咸豐庚申八月間日記為補證:“二十三日甲申記:聞恭邸逃去,夷人據(jù)海淀,夷人燒圓明園,夜火光達旦燭天。二十四日乙酉記:聞夷人僅焚園外官民房。二十五日丙戌記:今日丙外各門盡閉……蓋城外劫盜四起,只身敞衣,悉被掠奪。二十七日戊子記: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奪余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秘,散無孑遺……”對此,黃秋岳評說:“圓明園一役,其始聯(lián)軍僅焚園外官吏房,或為軍事上必要之舉動。而許多旗人土匪,即乘機劫掠,于是聯(lián)軍旋亦入園?!?/p>
恭親王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說:“二十二日早,因該夷抄至德勝、安定二門,事情緊急,連夜約同文祥出城,復給該夷照會,許以送還巴酋,并令巴酋寫信與額酋,令其止兵。乃照會發(fā)去之后,該夷并無回字,至午間該夷已抄至德勝門土城外,暗襲僧格林沁,我軍不戰(zhàn)而潰,敗兵紛紛退至圓明園,夷匪亦銜尾而來?!庇⒎?lián)軍就是這樣到了圓明園的。這樣,說龔孝拱或者李姓旗人引領英法聯(lián)軍去圓明園搶劫,就不能成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印的《圓明園》等資料記錄了當時的情形:居住在圓明園周圍、海淀一帶的上萬民眾連日到圓明園搶劫。局勢平息后,朝廷從當?shù)孛癖娛种惺绽U回大量文物珍寶。由此可知,圓明園被劫掠焚毀,“主犯”罪魁禍首自然是英法聯(lián)軍,但那些趁火打劫大發(fā)國難財?shù)膰藚s是實實在在的“共犯”,這些“奸民”難逃其咎。從整個過程看,還需要什么人帶路嗎?
晚清汪康年所著《記英法聯(lián)軍焚劫圓明園事》一文中說,“相當一部分中國的普通民眾直接參與了劫掠、焚毀圓明園的行動。而且,根據(jù)當事法國軍官的回憶,聯(lián)軍之所以下焚毀圓明園的命令,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驅逐不斷涌來參與搶劫的華人?!贝罅繃顺弥⒎?lián)軍在圓明園劫掠的機會涌了進來,和侵略者一同搶劫圓明園里的珍寶,這就是許多國人干的。
據(jù)汪康年記載,聯(lián)軍剛進入圓明園時,先期是有秩序而又“溫文爾雅”地行搶劫之事。“鄰近鄉(xiāng)民及海淀貧氓紛至沓來,麇集園墻外漸近吾營,與在營華役互語,華役攜有梯逐架以登,絡繹越墻而入”,終于演化成了聯(lián)軍和國民共同參與的大規(guī)模劫掠行動。最令人氣憤的是,當侵略者最后傳令縱火的時候,“各軍并無火器,惟有水桶、水鍋而已”。侵略者為缺少縱火之物而著急之際,又是“海淀華人暨華役,將攜來之火線、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齊集以待”——竟然如此“雪中送炭”,希望侵略者能夠盡快縱火。其后,這些人更是“到處引火延燒”,推波助瀾。
英法聯(lián)軍罪惡固然是滔天一般,但我們對那些尾隨在洋人屁股后面,參與了整個劫掠、焚毀圓明園的國人又該如何評定?實是令人蒙羞,令人感到悲哀。國人毀壞圓明園的意念和力量才是最為瘋狂最為持久最為恐怖的。在1860年大火后的三四十年中,國人圍繞圓明園的盜竊真是沒完沒了,值錢的物品偷光后,他們又將散落、埋沒于土中的細碎寶物挖地三尺來搜尋,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清政府對圓明園再度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國人這次來了個“利索的”。園內大小樹木被砍伐殆盡,建筑、木橋的柱子遭鋸斷。辛亥革命后,進入北京的軍閥,把圓明園作為建筑材料場,能做建筑材料的東西幾乎全部被搜盡,張學良為其父建陵園時就曾命人從其中拉走諸多石料。經過此劫,一些殘存建筑全成過眼煙云。從1940年起,圓明園內平山填湖開田種稻,湖山勝景蕩然無存。
英法聯(lián)軍打進北京前夕,統(tǒng)治者自顧不暇,咸豐皇帝帶著高貴的皇室貴胄先溜了,只顧自己性命,扔下百姓不顧。國家不愛民眾,又憑什么指望民眾拿自家性命去愛國?太平日子統(tǒng)治者作威作福,剝削民眾,災難來了又扔下民眾不管自先逃命,導致積蓄已久的民眾怨氣自然如火山一樣爆發(fā)。人們巴不得看到統(tǒng)治者統(tǒng)統(tǒng)死掉,焚毀你的家園還是輕的呢,休怪民眾無義!這樣說來,又能怪誰呢?歸根結底是清廷腐敗無能導致圓明園被焚毀。統(tǒng)治者為掩蓋自己對國家、對人民犯下的罪惡,說這個“奸人”那個“漢人”帶的路,嫁禍于他人,找替罪羊,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掩飾自己的惶恐,洗脫自己的罪惡。
導致圓明園被焚毀,清王朝政治統(tǒng)治上的腐朽欲墜、軍事上的軟弱無能才是最直接的原因,外敵入侵只是提供了一次契機而已,“元兇”是誰很清楚了。君視民為草芥,民視君為仇敵,這就是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的結果。我們又一次看到一個貧窮、落后、羸弱的國家,只能處于被壓迫、剝削、凌辱、掠奪、挨打的地位。隨著1860年10月18日這一天的大火,圓明園早已鐫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但那凝固在我們心間永恒的痛卻世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