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簡介 蒙毅是怎么得罪趙高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描寫秦朝蒙氏一族:蒙氏秦將,內(nèi)史忠賢。
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冗贅的詞語,蒙氏一族對大秦王室就是這么忠心耿耿。從蒙毅的爺爺蒙驁來到秦國,為秦國開天辟地的時候起,蒙家就一直效忠于秦王室,對秦王絕無二心。否則蒙毅的爺爺就不會在滅六國的戰(zhàn)爭中為秦國打下七十幾座城池了,他完全可以擁兵自立。
再說蒙氏代代都是將門虎子,個個都是沙場上的威武的將軍,沒有一個是沒有成就的。蒙氏子孫培養(yǎng)得非常好。
蒙毅是蒙家在秦國之后的第三代,他和哥哥蒙恬都是蒙驁的后代,他們的父親也是秦國的大將軍叫做蒙武。蒙毅的哥哥和秦始皇嬴政的年紀相仿,秦始皇對蒙恬很是信任,交給蒙恬三十萬大軍的統(tǒng)帥權(quán),讓蒙恬駐守在匈奴進犯的邊境,負責抵御匈奴的襲擊以及修筑軍事建筑長城。而抵御匈奴和修建長城這兩大事件都是秦始皇在位時做的功績中比較突出的,因為長城修建以后,游牧民族匈奴的進犯,中原再也不用時刻擔心,是抵擋匈奴的最好的辦法。為當代以及后世幾千年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而蒙恬成功的抵御住了匈奴的襲擊,使得秦朝邊境和平穩(wěn)定,秦朝中原內(nèi)部也安定了許多,百姓們都不再受戰(zhàn)爭的侵襲。
蒙毅和他的哥哥不同,雖然他也有上戰(zhàn)場的經(jīng)驗和能力,但是他哥哥已經(jīng)在朝中是個了不得的大將軍了,所以蒙毅決定在朝中任職。因為蒙氏一家對秦王室都很忠心,所以秦始皇對他們兄弟二人都是很放心的,這種放心可不是沒有原因的。也許有人會說,那李斯和趙高當時對秦始皇也很忠心啊,秦始皇對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嗎?
首先,秦國在戰(zhàn)國時期,國家內(nèi)部有三大勢力,以秦王為首的中央宗室的權(quán)力集團,法吏官僚集團以及武將集團,這三個集團構(gòu)成了秦國的政治核心。但是既然是戰(zhàn)爭的年代,那么武將們出的風頭就要更多更大一些,所以秦王們在交付兵權(quán)的同時對他們有所防范。比如王翦率領(lǐng)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的時候,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政討要自己的獎勵,消除秦王政的戒心。而蒙氏一族同樣是武將,但是秦始皇從來沒有表現(xiàn)過一絲一毫的不信任,因為他比誰都了解蒙恬以及蒙家的其他人。
秦朝建立以后,武將集團一方獨大,秦始皇沒有辦法,要想辦法平衡朝中的局勢,于是就開始扶持李斯和趙高這類法吏官僚,李斯和趙高就是在這個時候發(fā)跡的。但是秦始皇知道這兩個人都是老奸巨猾之人,所以對他們也不是很放心,至少比起蒙氏兄弟來說是不放心的。于是從此以后我們就可以看到,秦始皇無論走到哪里,身邊必然跟著兩位大臣,他們就是李斯和趙高。秦始皇將二人留在身邊,是出于對二人的不信任,要將這兩個危險分子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秦始皇才會安心。
李斯和趙高肯定也知道秦始皇對他們二人的不信任,于是他們在秦始皇面前就更加不敢做小動作。但是在秦始皇死后,這兩個人就憋不住,一起發(fā)動了沙丘之變。
秦始皇死后,趙高扶持二世胡亥繼位,最初就拿蒙氏兄弟開刀。二世原本是想放過蒙氏兄弟的,是因為趙高從旁的蠱惑,說蒙氏兄弟曾經(jīng)反對由胡亥來繼位,弄得胡亥很不高興,最后還是下令處死蒙毅,然后趙高又派人逼死了獄中的蒙恬。
為什么趙高要拿蒙家來開刀呢?我想應(yīng)該是因為他常年遭到秦始皇的差別對待,心里有落差感。再者就是因為蒙毅曾經(jīng)得罪過他。有一次趙高犯了罪,按照秦律應(yīng)該處死。剛好執(zhí)法人員就是蒙毅,蒙毅又是個忠厚的人,秦國法律一向嚴明,雖然秦始皇寵信趙高,但是他還是不敢包庇趙高,就下了命令按律處死趙高。秦始皇知道趙高犯了法后,免去了趙高的死罪,還讓他繼續(xù)做官。趙高就因為這件事更加看不慣蒙毅,覺得蒙毅就是想趁此機會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