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諸葛亮臨終前有沒有預言魏延會謀反呢?

        2017-04-27 23:49: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時,便說魏延腦后有反骨,斷言他日后必反。后來,諸葛亮在臨終前,又斷言魏延會選擇在他死后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時,便說魏延腦后有反骨,斷言他日后必反。后來,諸葛亮在臨終前,又斷言魏延會選擇在他死后立刻反叛。由于《三國演義》深入人心,再加上魏延的確是以“造反罪”被殺的,所以便坐實了魏延“造反”的罪名。但事實上,魏延真的造反了嗎?

        1魏延是個什么樣的人?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善于養(yǎng)兵,勇猛過人,曾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由于屢立戰(zhàn)功,他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劉備在蜀地自立為漢中王后,將治所遷到了成都。當時,需要派一位重要的將領鎮(zhèn)守漢川,諸將都認為,只有張飛才能勝任,而張飛也是這么認為,劉備卻越級提拔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兼漢中太守,并命其鎮(zhèn)守漢川。對此,諸將無不驚訝。

        在大宴群臣時,劉備問魏延說:“我對你委以重任,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魏延自信滿滿地回答說:“如果曹操率領天下兵馬前來,我懇請為大王抵御他;如果曹操派其他將領率領十萬兵馬前來,我懇請為大王吞并他!”

        諸將認為魏延有吹牛的嫌疑,但劉備卻深以為然,并在稱帝后,任命魏延為鎮(zhèn)北將軍,封都亭侯。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諸葛亮派魏延進攻魏國的羌中。魏延與魏國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戰(zhàn)于陽溪,大敗費瑤與郭淮,隨后便被任命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毛遂自薦,懇請獨自率領一萬精兵,從子午谷出發(fā),奇襲長安與潼關,然后與諸葛亮率領的大軍在潼關會師。

        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于兇險,所以并未采納。

        魏延認為諸葛亮是個謹小慎微的孬種,同時也感嘆自己的才能無法盡數(shù)施展。先不論“子午谷奇謀”能否取勝,這足以看得出魏延比較喜歡冒險。

        此外,魏延還是個高傲得沒有朋友的人,諸將都對他都敬而遠之。

        不過,長史楊儀卻不吃他那一套,因此,兩人經(jīng)常發(fā)生摩擦。

        魏延是個能動手盡量不動口的人,每次楊儀與他發(fā)生爭執(zhí),他總會拿起刀對著楊儀一陣比畫,氣得楊儀眼淚直流。

        2諸葛亮臨終前有沒有預言魏延會謀反呢?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重,在彌留之際,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人商討撤軍事宜。他命楊儀統(tǒng)領大軍,讓魏延斷后,姜維次之,還叮囑諸位將領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fā)?!?/p>

        諸葛亮雖然預測到魏延可能不會聽從命令斷后,但卻沒有預言魏延一定會造反,只是說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讓軍隊照常撤退,至于魏延,可以不用理會,隨他的便!

        諸葛亮去世后,蜀軍秘不發(fā)喪。楊儀派費袆去試探魏延。魏延對費袆說:“丞相雖然去世了,但我魏延還在。府中官員會自行發(fā)喪送葬,我應當率領軍隊繼續(xù)追擊敵人,怎么能因為一人亡故而影響國家大事呢?更何況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聽從楊儀的指派,做斷后的將軍呢!”

        隨后,魏延要與費袆一起商討繼續(xù)追擊敵人的軍事部署,還要求費袆手書文告,然后兩人共同署名,并告訴各位將士他們的決定。

        費袆假裝贊同,然后對魏延說:“我們應該把你的意見告訴楊長史。長史是文官,不懂軍事,相信他一定不會反對您的意見!”費袆走出大營,立刻騎上快馬飛奔而去。

        費袆走出大營后,魏延馬上后悔了,想派人追趕費袆,但為時已晚。于是,他派人暗中觀察楊儀等人的動靜,發(fā)現(xiàn)他們準備按照諸葛亮生前的計劃依次撤退。魏延大怒,趁楊儀尚未撤軍之際,提前帶領部隊南歸,然后燒毀了沿途的棧道。

        楊儀派人向朝廷遞送文書,控告魏延造反。與此同時,魏延也派人向朝廷遞送文書,控告楊儀造反。

        兩人同時狀告對方造反,搞得皇帝劉禪很頭大。于是,劉禪便詢問侍中董允以及留府長史蔣琬,董允與蔣琬都向劉禪擔保楊儀不會造反而懷疑魏延。

        魏延占據(jù)南谷口,準備截擊楊儀,而楊儀則派大將何平抵御魏延。到達南谷口時,何平責備魏延及其士兵說:“丞相歸天,尸骨未寒,你們竟然敢犯上作亂!”

        魏延想混淆是非,于是說:“臭不要臉的!明明是你們想作亂,現(xiàn)在竟然還倒打一耙!”

        事實上,士兵們心知肚明,是魏延抗命在先,所以雙方尚未開戰(zhàn),就紛紛逃散。魏延與其子數(shù)人狼狽逃走,逃到漢中時,被大將馬岱斬殺,隨后,被滅三族。

        3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事實上,魏延并沒有謀反之心。

        如果他當初想要率軍謀反,在兵敗逃亡的時候應當逃向北方的魏國,但他卻逃往南方的蜀國。更何況當時在蜀軍中,眾將士一致認為能夠有資格代替諸葛亮統(tǒng)領大軍的當屬魏延,而魏延也認為非己莫屬,所以才不會背叛蜀國。

        正如《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一樣:“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p>

        諸葛亮為什么沒有選擇魏延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而選擇了才能不及魏延的楊儀和蔣琬呢?

        其實,這是因為諸葛亮平生做事比較謹慎,而魏延做事喜歡冒險。

        一旦將大軍交付給魏延,魏延勢必會改變他生前所做的一切軍事部署。出于對蜀國未來的考量,諸葛亮不愿意冒這個險。

        當初,董允與蔣琬擔保楊儀不會造反而懷疑魏延,這與魏延孤傲、不合群的性格有關。

        而“魏延造反”的真相不過是蜀國內(nèi)部的兩位將領之間的內(nèi)斗。

        如果論造反,最有可能會造反的其實是楊儀。

        楊儀率領大軍成功撤退,又誅殺了魏延,自認為功勛卓著,理所應當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認為他性格狂傲狹隘,在生前曾秘密上表劉禪說:“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死后,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而楊儀只被任命為中軍師,并且沒有部署。

        楊儀自認為自己的資格老,并且才能超過蔣琬,但官位卻在蔣琬之下,所以極為不滿。費袆看望他時,他對費袆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意思是說,當初丞相去世的時候,倘若我率領全軍投靠曹魏,又豈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費袆這人是專業(yè)出賣朋友二十年。他先前出賣了魏延,這次又出賣了楊儀。他將楊儀發(fā)牢騷的一番話全部密報給了朝廷。劉禪大怒,將楊儀貶為庶民并流放到了漢嘉郡。楊儀心生怨恨,又上疏誹謗朝廷,于是朝廷派人捉拿他,他便畏罪自殺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