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張之洞 為何在死后99年遺骸得以入殮
張之洞(1837年~1909年),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自號抱冰。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1863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中法戰(zhàn)爭時,擢兩廣總督,用馮子材,擊敗法國軍隊。后調湖廣總督,設廣東水陸師學堂,創(chuàng)槍炮廠,開礦務局、制鐵局、織布局,修鐵路。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著名觀點。
張之洞于1909年逝世,次年歸葬家鄉(xiāng)。
然而在張之洞入土56年后的一天,以南皮中學,也就是張之洞當年親自捐資所建學校的學生為主的紅衛(wèi)兵造反派,扛旗打鑼來到墓地,先將張之洞墓碑拉倒,然后開始掘墓。這一天,是歷史的悲劇。
據(jù)當年的一位目擊者說:“聽說要掘墳,大家都跑去看熱鬧,像趕集似的?!眱蓚€小時后,墳土被挖光,露出石灰和青磚砌成的四個磚套,磚套內為四口黑紅色棺,由于厚重,一鐵鎬下去,只能錛出一道白印,最后造反派用鐵錘砸鋼釬才打開。只見張之洞面如活人,幾縷銀髯飄灑胸前,頭戴官帽,嘴含一個大珠子,身上蓋了六七層被。隨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塊懷表,一架眼鏡,兩個鼻煙壺,硯臺、珍珠、金銀、字畫等珍貴文物四十余件。造反派小將們高歌凱旋,圍觀掘墓的人也漸漸離去,張之洞和三位夫人就這樣被暴在南皮縣郊荒蕪的墳場。
“有些小孩子去那兒玩耍,湊過去撥弄撥弄,一會踢兩腳,一會又把尸體扶起來靠在院墻上?!眽災贡痪蛞粋€星期之后,后來曾擔任南皮縣作協(xié)主席的王玉良出于好奇前去觀看,只見張之洞的尸體半躺半立在墓穴北邊的壁上,“有如生人,甚至皮膚還有彈性”,“墳坑四周尚有一片片的黃色破布,一位夫人的尸體保存較好,但另兩具尸體已經(jīng)骨骼化了?!蓖跤窳歼@樣形容道。曾經(jīng)有四個縣里的干部趕來阻止,并拿出了省里的保護決定,但這哪里能阻止得了一群無知人的野蠻行徑。
拋尸慘劇發(fā)生兩個月后,張之洞及其夫人的尸體不見了。張氏后人張執(zhí)信偷偷的把他們掩埋了。此后的四十多年間,沒有人知道張之洞的尸骨在哪里,而張執(zhí)信老人也從來不對人提起。
在張之洞被拋尸27年后的1993年,南皮縣政府在張之洞墓地上重新堆了墳,但那只是座空墳,張家的直系后人為之失望。
重修張之洞墓14年后的2007年,張執(zhí)信老人終于打破沉默,說出了當年掩埋張之洞尸骨的地方,并將其重新挖出。
2008年,在張之洞去世99年之際,他的遺骨得以重新入殮到第一次下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