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前的護身符 至今都在使用這項金屬技術
2017-03-21 14:47: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最近,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的新石器村落發(fā)現(xiàn)了一件6000年前的護身符。利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該人工制品是通過一種古老的技術制成
最近,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的新石器村落發(fā)現(xiàn)了一件6000年前的護身符。利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該人工制品是通過一種古老的技術制成的,而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仍然在使用這種技術。該技術被稱為失蠟鑄造,這是今天仍在使用的金屬鑄造技術,用于制造金屬制品。
在現(xiàn)代,該技術被稱作熔模鑄造,NASA將其應用于國際空間站、探索紅色星球的好奇號漫游車以及其他航天器(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等組件的構造。
來自Ipanema的科學家(Ipanema是歐洲的一個專門研究考古材料的研究機構)使用一種稱為“光致發(fā)光成像”的革命性新技術研究了這個6000年前的輪狀飾品。
具體來說,把光投射到物品上,然后科學家測量反彈回來光的數(shù)量??茖W家解釋說,不同的材料會反射不同數(shù)量的光,這反過來能讓專家確定該人工制品的確切制造過程以及所使用的材料。
來自Ipanema的物理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athieuThoury表示:“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藏的結構,這透露了它在六千年前是如何制造的。”
在詳細研究了文物之后,專家們得出結論,該銅制護身符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單件而制造的,并使用了一種稱為失蠟鑄造的過程。
失蠟鑄造使用蠟做成鑄件的模型,當其被加熱時,液化的蠟被就會移除,然后注入熔融金屬。一旦模具冷卻下來,它就會被分離,其中僅留下新形成的金屬制品。
根據(jù)這項發(fā)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這個有6000年歷史的古文物所使用的制造技術在今天也是精度最高的金屬成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