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終生不立皇后的難言之隱
母親淫亂給自己造成的心理陰影,養(yǎng)成了他刻薄、多疑、暴戾的性格。他不希望自己在追求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大帝國的最高理想時,還要分出精力用在女人身上,于是從不對女人付出真心,那就無從談及立后了。
據(jù)歷史資料記載,秦始皇13歲即位后,并未親政,直到22歲,這9年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時間,但秦始皇并未立后。秦始皇親政后到39歲的17年是其自己掌權、統(tǒng)一六國的時間,盡管國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費事,秦始皇仍未立后。從39歲到50歲時,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儀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秦朝雖是個短命的王朝,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時間立皇后。那么秦始皇為什么沒有立后呢?
有人認為是家庭因素影響了秦始皇,據(jù)《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于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后來趙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鼻厍f襄王死后,身為太后的她仍經常與呂不韋重溫舊情?!妒酚洝尾豁f傳》中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焙髞硖缶谷挥峙c繆私通,并生下兩個兒子。
繆甚至于酒后大罵眾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與我斗口乎?”母親的失檢行為令秦始皇惱羞憤怒,無地自容,使他心理壓抑,性格變得極為復雜:內向、多疑、妄想、專制、暴虐、冷酷無情,把他變成了一個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徹底爆發(fā),殺了兩個私生子弟弟,將其母趕出咸陽,并遷怒于呂不韋,罷免其相國之職,后又下詔命呂不韋“速徙蜀中,不得逗留!”結果呂不韋害怕被誅而服毒自殺。后來秦始皇雖然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悔過,但至死未讓太后再住咸陽。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所受到的心理傷害之重。專家分析認為,由怨母而仇視女人的心理陰影,使秦始皇長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發(fā)展。宮中眾多女人,僅僅是為滿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親行為而形成的心理障礙,也是秦始皇遲遲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有人認為秦始皇是要求過高,無合適的皇后人選,所以才未立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加之又是他第一次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六國,秦始皇自命不凡,于是在挑選皇后時標準也非常高,期望能選一個才能與自己匹配的女人為后,但是這樣的女人并沒出現(xiàn),秦始皇也就將自己的立后之事無限期地拖延了下來。還有人認為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
嬴政作為一個并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秦始皇3歲的時候,父親異人將他們母子作為人質留在了趙國。在趙國所受的唾棄和鄙視加上回到秦國后的復雜政治斗爭,以及母親淫亂給自己造成的心理陰影,養(yǎng)成了他刻薄、多疑、暴戾的性格。他不希望自己在追求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大帝國的最高理想時,還要分出精力用在女人身上,于是從不對女人付出真心,那就無從談及立后了。另外一部分人認為秦始皇是為求長生延遲立皇后,但無奈還未立后就一命嗚呼。種種說法,不一而足,秦始皇在長達37年的統(tǒng)治時期一直沒有立皇后,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究竟是哪種決定性的原因使得他堅持不立后,史料中并未記載,我們今天也只能夠憑借當時的點滴資料和想象進行猜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