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提到的梁武帝蕭衍 真是昏君嗎
蕭衍
殺輔國大臣、殺邊關守將、殺皇宮貴族,當國家混亂到足夠徹底的時候,蟄伏了一年的蕭衍,開始行動,史書上記載,為了行動順利,蕭衍提前一年,就準備了足夠的木材,時機成熟后,迅速造起大船,組建水軍,再以蕭鸞另一個兒子蕭寶融的名義,聯(lián)合出兵干掉蕭寶卷之后,蕭寶融成了名義上的皇帝,但是權力都集中在了蕭衍手上,公元502年,蕭寶融禪位,新一任領導誕生。應該說,早期的蕭衍,皇帝當?shù)倪€是足夠到位的,之所以將南齊,改國號為南梁,有一種說法認為,為了區(qū)別蕭鸞的不正當篡位,宣示新朝代的建立。蕭衍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活的足夠久,不同于齊明帝,蕭衍在位長達48年,近半個世紀,在皇帝排行榜上,絕對是名列前茅,不過皇帝做太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好的方面,在前期,一般風調雨順,國富民強;另一個問題,都出現(xiàn)在晚年,各種內耗,然后出現(xiàn)危機,會不會亡國,拼的完全是之前攢下的資本。
蕭衍也不例外,前期,希望當一個好皇帝的愿望,強烈的支持著他的改革:
第一,思想上,從儒家轉向講究來生轉世的佛教。
南朝時期的老百姓每天都需要發(fā)愁的,就是吃飯問題,長期動亂,還有一大批從北方逃難來的流民,這時候和他們講,禮義廉恥,都是白搭,咋辦呢,為了維護統(tǒng)治,佛教,顯然是個好選擇。
此后,大批寺廟開始出現(xiàn),這種群體性的活動,只提供場所是不夠的,要形成全民信仰,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帝以身作則,于是皇帝穿上僧袍,出現(xiàn)在寺廟中,一切都按照和尚的標準起居,甚至還當主持,講解佛經(jīng)。
第二,關注準豪門和寒門人才的挖掘。
蕭衍在位時的一大批官吏,都是從寒門士族中發(fā)展來的,保證官吏系統(tǒng)的相對廉潔高效,這種做法有點類似,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的做法,吏治改為人治,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以一種制度的方式,確定下來,時間一長,吏治馬上就倒退回去了。
蕭衍是文人出生,當上皇帝之后,當然要繼續(xù)這種愛好,史書、經(jīng)學、佛經(jīng)講解,還有詩詞歌賦,皇帝的這種身體力行,結果就是,文人風氣成為當時南梁鼎盛時期的一大標志,據(jù)說還有幾十個藩國前來朝貢。有錢、有閑之后,帝國內部隱藏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在東晉和劉宋時期,軍隊的主力是北方逃難而來的流民,比如謝玄建立的北府軍,劉裕就是這些人的代表,可惜經(jīng)過幾個朝代的更替,這支力量已經(jīng)開始退化,流民依舊沒有好歸宿,流民統(tǒng)帥依舊不能過江,這種不尊重,慢慢就成了一種淡漠。
最大的軍事力量靠不住了,蕭衍解決的途徑,只能是內部挖掘,和善待降將,正是這種縱容,在蕭衍晚年,爆發(fā)了侯景之亂。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蕭衍畢竟是蕭氏家族的領袖,對于蕭氏,他采取的政策一直是相對的寬容,甚至放縱,但是他的良苦用心,并沒有得到回報,比較典型的,是他的兒子蕭綜。
蕭衍有個老婆,叫吳淑媛(淑媛是官名,相當于夫人、昭儀之類的),本來是在皇宮里,伺候蕭寶卷的,就是那個被廢掉的東昏侯,后來蕭衍進入皇宮,看上了她,七個月后,吳淑媛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蕭綜。正常人都知道,這個娃可能是蕭寶卷的,但是蕭衍一點也沒嫌棄,視如己出,就是這樣,后來從母親口里,得到真像的蕭綜,還是逃到了北魏,后來陳慶之進入洛陽,蕭衍還給蕭綜,寄過去小時候的衣服,希望他能回到身邊,可惜事與愿違。種種的打擊,蕭衍開始將希望,都寄托給了佛祖,皇帝也不當了,去寺廟當主持:公元527年,蕭衍進入同泰寺,當和尚了三天,之后大赦天下,年號也改成了大通,也就是瑯琊榜十二年前,故事發(fā)生的那個年代;
公元529年,蕭衍參加同泰寺舉行的四部無遮大會,講解涅槃經(jīng),皇帝都去當和尚了,國家咋辦呢,捐錢一億,贖回來;
公元546年,蕭衍再次出家,這次花了兩億,才贖出來;
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朝廷再出一億,贖回。
不斷的出家和出錢,導致的結果是什么呢: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
寺廟多,和尚多,而且有錢、免稅,這些都成了國家的負擔。
公元548年,東魏降將侯景,以清君側的名義,帶著部隊攻占建康,將蕭衍活活餓死,這就是歷史著名的侯景之亂。
為什么一個東魏叛逃的將軍,在南梁卻這么猛,說叛變就叛變,說攻城就攻城,最后還俘虜了皇帝,翻身做主人了?一個原因,當然是南梁軍隊的戰(zhàn)斗力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名臣良將。
南梁有沒有打仗厲害的呢,有,卻已經(jīng)是曾經(jīng)了,這個將領叫陳慶之。仔細看瑯琊榜的梅長蘇,會發(fā)現(xiàn),主角的很多特質和陳慶之很像,關于瑯琊榜的歷史背景,是一個系列的文章,下篇:陳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