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罵死王朗 孔明罵死王朗的真相
諸葛亮罵死王朗,在《三國演義》中熱血澎湃的戰(zhàn)事數(shù)不甚數(shù),但是一些離奇的事也不少哦,就像諸葛亮的借東風、諸葛亮罵死王朗等等,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讓奇趣探索的小編來詳細介紹下吧,不了解的可以進來看看。
諸葛亮罵死王朗原委
三國時期,曹魏與蜀漢對壘,曹真領(lǐng)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zhàn)自退?!钡诙?,兩軍相迎,列陣勢于祁山之前??酌髋e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王朗對孔明說:“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wù),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王朗首先說出一大套理論,甚至勸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p>
諸葛亮聽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shù)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后人有詩贊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以上就是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故事。諸葛亮唇槍舌劍,義正辭嚴,抓住要害,一頓羞辱,竟使王朗命歸黃泉。僅僅辱罵一通,就能致人于死地嗎?
從醫(yī)學科學的角度看,這完全是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醫(yī)學上屬于猝死,多數(shù)學者認為,發(fā)病后在6個小時以內(nèi)突然死亡的為猝死;而心臟病專家則主張在1小時以內(nèi)的死亡為猝死。不管怎么說,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縊死、溺水、電擊、窒息、腦外傷、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動脈瘤破裂、休克等。根據(jù)王朗的情況,可以推測為以下兩種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嚴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腦出血。以上可以概括為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王朗是“漢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國司徒,屬于“三公”之列,一生高官厚祿,飲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這恰恰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條件。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飲食結(jié)構(gòu)不發(fā)生改變,那么動脈硬化會越來越嚴重。當時王朗已經(jīng)76歲,估計冠狀動脈硬化和腦動脈硬化的程度決不會輕。這就埋下了猝死的禍根。
言語刺激使宿疾發(fā)作
在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chǔ)上,若有強烈的精神刺激,則體內(nèi)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首先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分泌增加,交感神經(jīng)興奮亢進。繼之使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心跳加速,心肌供血嚴重不足。同時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進,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這樣就會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顫動,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腦出血。腦出血又叫腦溢血,是高血壓的嚴重并發(fā)癥。據(jù)統(tǒng)計,造成腦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壓病。高血壓病人往往有動脈硬化,在硬化時血管的韌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時,長期高血壓的血管壁,由于受高壓力的影響,內(nèi)膜和肌層逐漸發(fā)生退行性變或壞死,有時形成微動脈瘤。這種動脈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壓突然升高的情況,便會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