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將領鄧世昌為何選擇殉國?
鄧世昌簡介
鄧世昌簡介中提到他于1894在甲午海戰(zhàn)中逝世,是我國近代海軍將領,偉大的民族英雄。鄧世昌簡介提到他祖籍是廣東番禺,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成為致遠號巡洋艦的管帶,1894年9月在中日海戰(zhàn)中為國捐軀。
鄧世昌劇照
清朝末期李鴻章為了建設北洋水師廣羅人才,因為鄧世昌熟悉駕駛艦船,他認為鄧世昌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并把鄧世昌調(diào)遣至自己屬下,讓他先后擔任許多炮艦的管帶,這一年冬天北洋水師在英國定購的兩艘巡洋艦已經(jīng)完工,李鴻章命令丁汝昌的水師官兵200多人趕赴英國接收戰(zhàn)艦,鄧世昌一同隨往。一年后順利抵達大沽口港灣,極大的增強了中國水師的國際地位,鄧世昌也因駕駛炮艦有功被清政府授予了巴圖魯?shù)姆Q號,這是鄧世昌簡介中著重指出的內(nèi)容。
1887年春天鄧世昌率艦隊前往英國接收了清朝向英國制造的“致遠”、“靖遠”、“經(jīng)遠”、“來遠”四艘炮艦,由于鄧世昌指揮出色,他們在年底就順利回國。1894年9月17日在海戰(zhàn)中,鄧世昌英勇指揮“致遠”艦作戰(zhàn),但是因為船艦老化,北洋水師只是一只紙老虎,十多艘軍艦被擊沉。鄧世昌也在這次海戰(zhàn)中與200多官兵一同捐軀。鄧世昌簡介記載的事跡不僅讓后世的人們被愛國官兵們舍身報國的勇氣所震撼,還讓人們對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捶胸頓足。
鄧世昌怎么死的
鄧世昌是清末有名的海軍將領,他忠心愛國,常常對手下的士兵說:人誰不死,但愿死得其所爾。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會死,但是要死的值。那么鄧世昌怎么死的呢?
鄧世昌墓
鄧世昌生于富裕人家,他從小就聰穎好學,心中有著救國的雄心壯志。早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學堂,畢業(yè)后巡歷南洋各島,歷任兵船管帶。在李鴻章收攬人才時,發(fā)現(xiàn)鄧世昌對海軍戰(zhàn)略理論有著刻苦的鉆研,愛才的李鴻章便將鄧世昌攬入麾下,而后他擔任了“致遠”號的艦長。作為優(yōu)秀的海上作戰(zhàn)人才,一心報國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zhàn)中為國捐軀,關(guān)于鄧世昌怎么死的這個問題,要追溯到中日甲午海戰(zhàn)時期。
鄧世昌怎么死的呢?一九八四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鄧世昌作為北洋艦隊艦長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大東溝海戰(zhàn)中他指揮致遠艦,擊傷多艘日軍艦艇,但因日艦圍攻,致遠號多處受損,全艦燃起了大火。鄧世昌鼓勵全艦士兵,毅然駕艦全速撞擊日軍主力艦,欲與其同歸于盡,日本士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火力向致遠艦射擊,致遠艦不幸爆炸,沉入海底。鄧世昌墜落海中,隨從相救被他拒絕,他的愛犬游至他身旁,想要救他卻被他按入水中,與他一起沉沒于海底,最后全艦士兵一同殉國。鄧世昌死后光緒帝親筆題詞,痛惜國家失去了一位優(yōu)秀的將領。
鄧世昌墓
鄧世昌是清末海軍將領,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死于黃海海戰(zhàn),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為他修建了鄧世昌墓。
鄧世昌墓
在甲午戰(zhàn)爭后,黃海沿岸人們下海打撈其尸體未果,他的家人用衣冠來代替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建造了衣冠冢,位于當時鄧氏墓地的西南邊及他敬愛的母親的墓邊上。鄧世昌墓形為攏環(huán)墓,后來由于戰(zhàn)亂被破壞。1984年相關(guān)部門對鄧世昌墓進行修復,并將他的部分遺物再次葬于此地。十年后政府出資把鄧世昌墓遷于東郊公園,仍為清朝樣式的墓冢,該墓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有湖水,后傍著山丘。又將墓碑新立,碑文內(nèi)容基本與舊墓的相同。
另一鄧世昌墓在大鹿島,是甲午戰(zhàn)爭后當?shù)厝嗣駷榧o念鄧世昌等英雄將士所修建的,由于當時條件有限,建造的十分簡陋。到了1988年,當?shù)卣惆阉w到了東口南山的北坡上。同時大鹿島人民請了當?shù)厥炙嚇O好的木匠,用質(zhì)地最佳的木材,為“致遠”艦上的遺骨新做了一口棺材。并將刻有“甲午無名將士墓”這幾個字的墓碑立在墓前,碑后還寫了紀念這些英雄的碑文。后來一些來島的專家、學者研究分析道,一般的士兵是不能進入駕駛室的,那么當時打撈上來的骸骨極有可能就是鄧世昌。于是當?shù)厝嗣窬透鶕?jù)這些說法,把墓地的名字改為鄧世昌墓,并在橫墻上寫道:甲午英烈永垂不朽。
鄧世昌紀念館
1994年經(jīng)中央批準建造的鄧世昌紀念館對外開放,該館是為了紀念我國清末時期的英雄將領鄧世昌而建立的,這一年正是其為國犧牲的100周年。鄧世昌紀念館位于廣州的鄧氏宗祠內(nèi),宗祠是鄧世昌為國捐軀后所建造,至今人們還在比較完好地保護著這里。
鄧世昌紀念館
鄧世昌紀念館建立于鄧氏宗祠內(nèi),其總面積為4700平方米,祠內(nèi)經(jīng)過精心設計,庭院呈現(xiàn)出船臺的形狀,以三院、三路還有兩進的布局保持著清代時期的式樣。祠內(nèi)寬敞透亮,景色優(yōu)美,祠內(nèi)還尚存鄧世昌當年親手種植的花草樹木和古井等遺址。祠內(nèi)的大殿、附祠還有兩廡作為陳列廳,陳列了眾多展品,其展覽長度長達80米,其中包括600張圖片、文字說明、雕塑、模型、文獻等。祠內(nèi)還有中國百年以來的船艦圖片展,展出我國各個時期的軍艦圖及部分模型,反映了我國近百年來海軍的發(fā)展及壯大。
該紀念館還常年展覽《鄧世昌與甲午戰(zhàn)爭》,詳細地為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鄧世昌的英勇事件,充分再現(xiàn)了鄧世昌的愛國事跡,鄧世昌紀念館成為愛國教育基地。在1999年還建立海珠博物館與其互為襯托,該館很好的保護、收集了海珠區(qū)的文物遺產(chǎn),還充分地利用了鄧世昌的影響力,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及展覽,向前來參觀的人傳遞愛國精神和保護文物的良好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