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生父載灃簡介 載灃是怎么死的?
看到載灃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覺得熟悉,好像在哪里看見過,可是又覺陌生,因為想不起他是誰??扇羰钦f到末代皇帝溥儀,大家都會有一個戴著圓圓眼鏡的男人印象。而載灃,便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有人曾經(jīng)提到過,晚清的后幾位皇帝都子嗣不豐,甚至到了后來干脆是不育。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晚清氣數(shù)將近,無龍脈護佑。這種說法,放在現(xiàn)在來看,就是迷信,不可信??墒峭砬鍘孜换实圩铀貌回S,卻是事實。
同治帝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慈禧太后不顧眾位大臣反對,從醇親王府過繼了光緒,繼承皇位。光緒帝又因為自身身體孱弱的原因,活了那么多年,也沒有留下后代。光緒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在去世前下旨讓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載灃也因此成了晚清的攝政大臣,掌握國家大權(quán)。
載灃,全名愛新覺羅·載灃,滿族,清攝政王。其先祖為清宣宗道光帝之孫,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與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的后代。載灃為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子,光緒皇帝載湉是他的異母哥哥,宣統(tǒng)帝溥儀是他的親生兒子,后來繼承愛新覺羅·奕譞的醇親王爵位。公元1883年,即清光緒九年,載灃在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nèi)出生。
光緒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載灃八歲。在現(xiàn)代,8歲的孩子還在母親懷里撒嬌,坐在課堂上學習加減乘除,又或者為了不上學而哭訴。但是載灃八歲的時候,卻已經(jīng)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二代醇親王。
后來義和團運動爆發(fā),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為了平息西方的怒火,載灃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克林德之死被西方史學界普遍認定為導致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導火線,而克林德事件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為大為震怒。所以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中,德國軍隊被派往中國時,都被告知要毫不留情地教訓中國人。因此,雖然德國抵達北京時戰(zhàn)爭早已結(jié)束,但德軍依然對北京及周邊地區(qū)進行了殘酷的掃蕩。
后來八國聯(lián)軍與清王朝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辛丑條約》,第一個條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國道歉。清王朝選擇的是派載灃前去,并在克林德被殺地點修建一座品級相當?shù)氖品?,為德國人“滌垢雪侮”,這個差事可謂吃力不討好。
抵達德國,在拜訪德國皇帝的時候,憤怒的威廉二世要求他跪拜,但19歲的載灃有禮有節(jié),堅持大義,拒不跪拜,從而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西方稱其“慎重外交,不辱君命”。
緒三十四年,載灃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tǒng),載灃任監(jiān)國攝政王。宣統(tǒng)元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在清王朝滅亡的最后三年里,他是整個中國實際的最高統(tǒng)治者。
宣統(tǒng)三年,辛亥革命爆發(fā),迫于各界壓力,隆?;侍笈c眾位大臣商議之后,頒布退位詔書。載灃隨后便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后來日本人成立偽滿洲國,溥儀為偽滿洲國皇帝,載灃對其大為憤恨,怒斥其為漢奸。
解放后,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已經(jīng)六十八歲的載灃,因為年老體衰,在感染風寒之后,于2月3日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