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唐林遺址考古發(fā)掘 4000年前先民建房充滿智慧

        2017-03-14 13:04:0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時期,氣候比現在更為溫暖濕潤,雨水更多,洪澇災害頻繁。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當時人們是如何選擇居住地、建造

        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時期,氣候比現在更為溫暖濕潤,雨水更多,洪澇災害頻繁。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當時人們是如何選擇居住地、建造房屋的呢?“唐林遺址的發(fā)掘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實例。”今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王良智告訴記者說。

        今年4月至8月底,考古專家對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qū)的唐林遺址開展考古發(fā)掘,發(fā)現了房屋建筑基址2處。通過對建筑基址的分析,考古工作者依稀看到了4000年前先民建房的經過。

        唐林遺址地處洞庭湖西岸,海拔28米。據當地百姓介紹,遺址所在地原為一處崗地,高出現在地表約5米,上世紀70年代大規(guī)模開展農場建設時才被推平?!坝纱丝梢?,先民們首先選擇了本地地勢較高崗地作為居住地,房屋基址建于遺址東北部,屬遺址中地勢最高的位置。”王良智說。

        建造房屋之前,要先整平地表,堆筑房基。王良智介紹,在建筑基址的黃色細砂土中,發(fā)現了較多的灰色砂質粘土,包含著紅燒土塊、紅陶碎片,土質緊密,這樣修建的地基堅固結實。

        “房基建好后可能還舉行了祭祀活動,祈求神明或祖先保佑他們建造的房屋經久耐用。”王良智說,用紅燒土塊祭祀在長江中游新石器晚期遺址中常見,很可能和祈求建筑堅固長久的祭祀行為有關。

        地基建好之后,再在其上修建房屋。可惜房基頂部破壞嚴重,僅殘留少量柱洞,已不能完整復原當時的房屋建筑形式。

        王良智說,這種建筑形式充分顯示了先民的智慧,在與惡劣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的過程中先民們不斷積累經驗,發(fā)揮聰明才智,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遺跡。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