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筷子是怎樣發(fā)明的?竟然是蘇妲己發(fā)明的
筷子是我們現(xiàn)在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但是您知道嗎?在古代很多人的命運卻因這個不起眼的筷子而改變,今天就帶大家伙一起來看一看,古代筷子的特殊用法。
商朝時期紂王非常弒殺,甚至連飯菜的溫度不對都要殺死廚師,這讓服侍紂王吃飯的妲己非常害怕,生怕哪天不高興把自個咔嚓了,有一次妲己發(fā)現(xiàn)有一道菜很燙,心想如果直接讓紂王吃,估計又得不少人被殺,妲己靈機(jī)一動,就用頭上的金釵把菜夾住喂紂王吃,在這一夾一遞之間菜也就不燙了,后來妲己就叫人打造了一副金箸,這樣就是最早的筷子雛形。
到了漢朝,箸已經(jīng)成為了主流餐具,但是當(dāng)時箸卻只是用來夾菜的,飯還是用手抓著吃,另外現(xiàn)在兩個人同時夾菜根本就沒有什么忌諱,但是在漢朝卻不能這樣,因為這個動作跟當(dāng)時收納骨灰的動作相似,是很不吉利的。
唐朝的時候,箸有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功能,那就是占卜,用箸占卜在當(dāng)時非常流行,很多人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一般都要拿箸來算一算。
到了宋朝箸搖身一變,竟成為了嫁妝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陪嫁箸寓意著小夫妻成雙成對,永不分離的寓意,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人吃飯跟現(xiàn)在吃西餐一樣,一邊是扁勺一邊是筷子左右開工,直到后來南宋大儒朱熹說:“作為一名紳男,應(yīng)該只用右手吃飯”也就是拿筷子時要放下勺子,反之也一樣,而放下的筷子和勺子都要放在箸枕上防止弄臟。
明朝之后的箸叫做快兒,到這終于算是跟筷子這個詞搭上邊了,另外明超之前筷子的形狀多種多樣,但到了明朝方頭圓身的筷子成為主流,方頭圓身一方面代表天圓地方,天長地久,另一方面方頭筷子放在桌上更加穩(wěn)當(dāng),而且當(dāng)時怎么放筷子也是有講究的,明朝有一位官員跟朱元璋吃飯的時候拱箸,也就是把筷子橫著放,就被定罪大不敬!連官位也丟了。
清朝的時候,宮廷里很多重要人物用餐時,都要用銀筷子來試毒,這是因為古代下毒一般都用砒霜,而古代的砒霜純度不高,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與銀器接觸就會在銀的表面產(chǎn)生一層黑色的硫銀,如果換一種銀毒器也就驗不出來了。
另外在清乾隆年間,清音這種曲藝開始流行起來,而它的伴奏樂器竟然就是餐桌上的筷子和竹板,西餐的刀叉是13世紀(jì)以后發(fā)明的,在那之前西方人吃飯都是直接上手,而筷子這種三千年以前的古老發(fā)明,直到今天卻依然是中國人用餐的利器!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p>
除了筷子,你還知道哪些古人發(fā)明的餐具流傳改造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