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鮮為人知的故事 絕密狀態(tài)下討價還價
1979年1月1日,對峙了近30年的兩個大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從此,中美兩國關系掀開了新的一章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雖然開始了中美關系正?;M程,但由于“那次對話還不完整,美國仍然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的合法政府”,所以中美關系的廣度與深度仍然十分有限。
1977年1月,4年一次的政治季風又在大洋彼岸刮起,隨著福特總統(tǒng)的卷鋪蓋走人,美國第39任總統(tǒng)卡特正式走馬上任。4月30日,美著名學者亨廷頓等智囊人士呈交總統(tǒng)一份外交文件,建議未來兩年內(nèi)實現(xiàn)對華關系正常化。當時,美國政界和輿論界人士雖大多贊成與中國關系正常化,但贊成與臺灣斷交的為數(shù)寥寥,往日國會內(nèi)外的“援蔣集團”還頑固反對與中國建交。8月22日,卡特派國務卿萬斯來北京執(zhí)行探索性使命,摸摸中方在實現(xiàn)關系正常化方面的條件。萬斯來華后提出中美關系正常化后須保證美國同臺灣的貿(mào)易、投資、旅游、科學交流以及其他私人聯(lián)系不受影響,并允許美政府人員繼續(xù)留在臺灣;他還表示美國關心臺灣問題得到和平解決,希望中國不要訴諸武力。萬斯方案概括起來就是把臺灣與美國之間的“大使館”降格為聯(lián)絡處,而讓中美之間的聯(lián)絡處升格為正式外交代表團,即“倒聯(lián)絡處方案”。
其實,“倒聯(lián)絡處方案”在美國內(nèi)部就不被看好,認為它鮮有成功的機會。果不其然,該方案一亮相便遭到中方的斷然拒絕。鄧小平副總理會見萬斯時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叭绻鉀Q,干干脆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為了照顧現(xiàn)實,我們還可以允許保持美臺間非官方的民間往來;至于臺灣同中國統(tǒng)一的問題,還是讓中國人自己解決。”后來中美建交時,美臺雙邊事務不得不改由美方的“美國在臺灣協(xié)會”和臺灣的“北美事務協(xié)調(diào)委員會”這兩個非官方機構代理。
絕密狀態(tài)下的討價還價
萬斯訪華雖然沒有就中美關系正?;_成協(xié)議,但有助于卡特政府更好地理解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堅定立場。隨著蘇聯(lián)在全球各地的擴張,卡特開始調(diào)整其全球戰(zhàn)略,決定派遣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1978年5月20日,布熱津斯基抵京,他帶來了美國宇航員從月球上取回的月巖標本和卡特總統(tǒng)的親筆信:“致華主席:特備月球巖石標本一份贈送給您和中國人民,作為我國共同追求更美好未來的象征。吉米·卡特?!辈寂c鄧小平會談時商定,盡快就實現(xiàn)中美關系正?;瘑栴}展開談判。
其后,兩國在絕對保密狀態(tài)下通過多種渠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討價還價。在北京,中方同美國駐中國聯(lián)絡處主任伍德科克進行了激烈的唇槍舌劍;在華盛頓,布熱津斯基與中方代表(先是韓敘,后是柴澤民)進行了反復的口舌之爭。經(jīng)過曲折復雜的斗爭,美方終于接受了中國有關臺灣問題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作為交換條件,中國不再提“解決臺灣”的口號而改稱“統(tǒng)一祖國”,并同意《美蔣共同防御條約》不立即廢除,而是在1979年末該條約法律生效期滿時自然終止,所以建交公報中用了“終止”而不是“廢除”字樣。
12月16日上午7點,中美雙方同時在北京和華盛頓公布了建交聯(lián)合公報,宣布兩國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館。
中美建交時,有些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一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中美雙方就此各自發(fā)表一個聲明,美國在聲明中表示它期待臺灣人民擁有和平的未來,關心由中國人民和平解決問題;中國在聲明中指出,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國的內(nèi)政。二是售臺武器問題,美國在談判中曾提到在中美關系正?;?,美方將繼續(xù)有限度地向臺出售防御性的武器;中方堅決反對,該問題因而相持不下,暫被擱置起來。中美建交留下的“后遺癥”,后來成為籠罩在中美兩國上空的一片浮云,不時影響中美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
在華盛頓收到毛主席的親筆信
中美兩國建交伊始,鄧小平就決定親自到美國走一走、看一看。1979年1月28日(農(nóng)歷大年初一)8點左右,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一路順風”的祝愿聲中,健步登上了中國民航的一架波音707飛機。29日上午10點整,卡特總統(tǒng)在白宮南草坪為鄧小平訪美舉行了正式的歡迎儀式。五星紅旗首次飄揚在白宮前面的旗桿上,與美國星條旗一起與風共舞??ㄌ睾头蛉伺阃囆∑胶头蛉说巧狭髓傆屑t地毯的講臺,軍樂隊高奏中美兩國國歌,并鳴禮炮19響。這一切表明,美國政府是把鄧小平作為一個友好國家的政府首腦來接待的。檢閱儀仗隊后,卡特興致勃勃地致詞說:“副總理先生:昨天是舊歷新年,是你們春節(jié)的開始,是忘記家庭爭吵的時刻,是人們走親串友的時刻,也是團聚和和解的時刻。對于我們兩國來說,今天同樣是團聚和開始新的歷程的時刻,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
在華盛頓期間,鄧小平意外收到了42年前毛澤東主席寫給他本人的一封親筆信,叫人拍案稱奇。事情原委是這樣的,美國著名記者(《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的第一位夫人海倫,三十年代亦是美駐華記者。1937年,海倫從西安出發(fā),只身前往延安采訪。當時正逢中共中央開會,因此她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40多位中共領導人。遺憾的是:她未能見到任弼時和鄧小平。當時,這兩人已率部隊前往云陽鎮(zhèn),待命開赴抗日前線。海倫不甘心就此止步,拿出西方記者特有的窮追不舍勁頭找到毛澤東,請他幫助想想辦法。于是,毛澤東揮筆給任弼時和鄧小平寫了一封介紹信,全文如下:
弼時、小平同志:
斯諾夫人隨部隊一起赴前方,作為戰(zhàn)地記者,向外寫報道,請在工作、生活諸方面予以協(xié)助和關照。
致禮
毛澤東
1937年8月19日
海倫如獲至寶,急急忙忙帶著這封信趕到云陽,沒想到任弼時和鄧小平又率部開拔了,海倫只好失望而歸。
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中美長期處于對峙狀態(tài)。鄧小平幾度浮沉,任弼時更是在1950年10月就英年早逝了。但海倫并沒有灰心,她始終堅信并期待有一天能把毛澤東的這封親筆信當面呈交鄧小平。獲悉鄧小平來美后,海倫喜出望外,當即從家鄉(xiāng)康涅狄格州趕到華盛頓,向美國國務院提出謁見鄧小平。她終于如愿以償了,見面時第一句話就是:“找了四十多年,您真難找?。 编囆∑綗崆榈匚兆『惖氖?,親切地說:“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記者啊,我早就聽說過你,遺憾的是,我們今天才見面?!比缓?,海倫興奮地把42年前毛澤東的那封親筆信交給了它的收信人。在場人士無不十分感動,攝影記者連連抓拍中美友誼史上這一彌足珍貴的鏡頭。
軍方首腦的第一次交往
中美在安全上首次進行重大合作是有關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事。鄧小平訪美期間向卡特通報了中方即將發(fā)動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消息,雙方為此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磋商。2月16日中越戰(zhàn)爭打響后,美國迅即通過美蘇熱線告誡蘇聯(lián),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ㄌ剡€不放心,緊接著又寫信給勃列日涅夫,警告蘇聯(lián)如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美國將在軍事上作出反應。由于中美雙方未雨稠繆,蘇聯(lián)終于未敢貿(mào)然對華發(fā)動戰(zhàn)爭。
中美軍方首腦的首次交往發(fā)生在1980年。1979年12月蘇軍悍然入侵阿富汗,對中美安全構成了重大現(xiàn)實威脅,促使兩國在雙邊軍事關系上采取相應的步驟。1980年1月5日至13日,應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部長徐向前的邀請,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
華。這是自1949年以來美國第一位國防部長訪華,也是中美兩國軍事領導進行的首次正式交往。布朗訪華反映了美國國內(nèi)一種越來越強烈的看法,即一個軍事上強大的中國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應加強同中國的軍事合作,以提高中國軍隊抵御蘇聯(lián)入侵的能力。布朗訪華取得了重要成果。
作為對布朗訪華的回訪。5月25日至6月6日,我國副總理兼軍委秘書長耿飆率團訪美,雙方就戰(zhàn)略問題和美國出售裝備、技術的可能性及限度等,廣泛地交換了意見。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決定把對中國出口從“Y”類(華沙條約國一類)變?yōu)椤皃”類(像南斯拉夫那樣“友好的不結盟國家”,擴大對中國出口的商品范圍,允許中國購買運輸機、遠程通信裝備和軍用直升機之類的敏感裝備。年底美國國防部宣布,批準向中國出售包括防空雷達、運輸直升機、車輛及電子檢測設備在內(nèi)的輔助性軍用裝備。這標志著中美軍事技術合作正式形成。
首任駐美大使的珍貴回憶
和平一如藍天中的白鴿、晴空下的橄欖枝,中美關系能有今天,與老一輩革命家和外交家的嘔心瀝血密不可分,其中自然包括我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先生。柴先生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聞喜縣一個平民家庭,1933年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五十年代初任北京市政府秘書長兼北京市“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主任,曾先后任我國駐匈牙利、幾內(nèi)亞、埃及、泰國和美國等5國大使。柴大使在美期間有幾件事令他沒齒難忘。
第一件事是中美宣布建交引起轟動。1978年12月15日晚6時(華盛頓時間)發(fā)布中美建交新聞之前,全世界都被蒙在鼓里。消息公布后,各國新聞記者頓時成了無頭蒼蠅,忙成一團,他們因拿不到第一手材料,于是就直奔中國駐美聯(lián)絡處而來。晚7時,聯(lián)絡處為一擁而進的幾十名記者舉行了一個短短的新聞招待會,會后柴先生慨嘆地說:“都說美國人保密觀念不強,但事實是保密保得太好了,簡直震動了整個世界。”
第二件事是交割大使官邸。1979年3月1日,柴澤民正式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駐美大使。柴大使上任伊始,就要求美方將臺灣外交官邸移交給中國。但美方抹不下與臺灣幾十年交情的面子,竟違背國際慣例要中方自己解決。為此,柴大使耗費了許多口舌和精力,但還是未能如愿。最后,臺灣居然把應該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官邸,以10美元的罕見低價“賣給”了一個叫作“中國之友”的組織。叫人哭笑不得。
第三件事是臺灣領隊被迫“生病”。里根競選時為迎合國內(nèi)反共親臺分子,曾表示要恢復美在臺灣的官方聯(lián)絡處。里根獲勝后邀請了臺灣代表團參加他的就職典禮,國民黨中常委秘書長蔣士彥應邀赴美捧場。這一舉動顯然違背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的精神。柴大使為此向美國國務院提出嚴正交涉。但國務院回答此事不歸他們管。他又前往白宮,白宮答復說客人是國會邀請的,而國會議員有幾百人,每人都有權邀請代表團,因而根本無從找起。柴大使情急之下抓住國務院不放:“如果臺灣代表團參加,我就不參加了?!边@一招真的嚇住了國務院,堂堂中國大使不出席總統(tǒng)就職典禮,傳出去可不得了。就職典禮前兩天,有人捎話給柴大使說“臺灣代表團因為領隊突然‘生病'住院,不能參加總統(tǒng)就職典禮了”,柴大使聽后開心地笑了。
第四件事是巧妙化解反華示威。一次柴大使到田納西州演講,出來時,門口圍著一群來自臺灣的華僑孩子,他們打著旗子喊不太友好的口號。柴大使抬頭看看天空飄灑著的雨絲,四兩拔千斤地對他們說:“你們太辛苦啦,應該打個傘來喊?!笨棺h者聽了,直愣愣地站在那兒,脖子好像被突然掐住了一樣,怎么也喊不出來了。
20年彈指一揮間。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成功實現(xiàn)了互訪。兩國決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zhàn)略伙伴關系”。江主席訪美期間,借助他本人的修養(yǎng)和魅力,把一個開放的中國和新一代領導人的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了美國人民面前。放眼未來,盡管中美兩國在個別問題上仍可能發(fā)生一些齟齬和磨擦,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美關系總體上將進入較為正常和平穩(wěn)發(fā)展的新階段。人們有理由相信:黃河和密西西比河,無論各自源頭在哪兒,最終都將流向?qū)掗煹拇蠛#?/p>